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情况如何?是否出现“拐点”?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21 19:3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顾东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长

  陈伟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呈高发态势,但遗憾的是,很多百姓对血脂、胆固醇这些概念还是似懂非懂。在近日启动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会议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共同呼吁,管理胆固醇,是保护心血管的关键要素。

生命时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情况如何?是否出现“拐点”?

陈伟伟:2013年,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居民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城市居民脑卒中的死亡有所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却在上升。而胆固醇超标,与心梗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幕后推手”。

生命时报:普通人血脂,特别是胆固醇的情况如何?

陈伟伟:目前我国居民的高胆固醇现象可以说已经普遍存在了。深圳的一个调查发现,平均30岁的深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达到42%,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达18.9%。而在2002年我国的调查中,这一比例还不到6%。再不管起来,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大暴发。

生命时报:哪些人要特别重视胆固醇管理?

顾东风:有三类人需要特别重视。1.极高危人群:曾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是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都属于极高危人群。2.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肾脏疾病,或高血压并伴3个其他危险因素(年龄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3.中危人群:患有高血压并有以上任何1个其他危险因素,或者同时具有3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生命时报:胆固醇控制的目标如何?什么情况下需要吃药?

顾东风:由于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坏胆固醇“水平的控制范围需要因人而异。极高危人群在治疗血脂异常时,以降低“坏胆固醇”作为首要目标进行调脂治疗,应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剂量可以较大,将“坏胆固醇”降到低于2.0毫摩尔/升;高危人群在治疗时,应积极进行他汀类药物降脂,并将“坏胆固醇”降到低于2.59毫摩尔/升;中危人群应将这一指标降到低于3.37毫摩尔/升。

生命时报:控制胆固醇,对保护心脑血管有什么积极作用?

顾东风: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控制胆固醇除了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以外,还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综合风险,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也会降低。

生命时报: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预防和避免胆固醇超标?

顾东风: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是预防胆固醇升高或降低胆固醇的基础。运动方面每周要保证3~5次超过半个小时以上的中等量的运动,即运动到出汗、持续半小时以上即可。在饮食上,动物内脏、含糖饮料,还有一些脂肪多的食物要少吃。每天保证新鲜蔬果摄入一斤左右,盐控制在6克甚至更少,烟酒能不沾就不沾。烹饪时可以用一些植物油。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发现坏胆固醇偏高,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于那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更应尽早接受正确治疗。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