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骨骼 不做玻璃人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11 09:3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4月19日,母亲节前夕,在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生命时报》协办的“媒体日”活动上,广东省人民医院防治中心主任吴文教授强调:骨质疏松症是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正成为一种新型流行病,静悄悄地在全球蔓延。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约有2亿患有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尤其普遍,60—70岁之间的女性,约1/3患有骨质疏松症;80岁或以上的女性,约2/3患有骨质疏松症。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总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

  疼痛、变矮可能是骨质疏松

  骨骼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支撑我们站立、保护内脏器官、确保的进行。假如没有骨骼,人类连最起码的呼吸都不能顺利进行;假如骨骼不够结实,人体可能会成为一碰即碎的“玻璃人”。这些并非危言耸听,曾有一位72岁的患者,因为打了几个嗝,随即感觉胸口疼,呼吸困难,后拍片检查发现腰椎出现压缩性,其罪魁祸首就是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骨骼代谢性疾病,一方面骨量减少,另一方面骨的结构受到破坏,其带来的后果,包括骨痛、骨折和老年退行性变化。“如果您出现了以下症状,很可能是骨质疏松了。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部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了;三是特别容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不过,有50%的骨质疏松患者没有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余楠生教授指出,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极易发生骨折。统计数字显示,50岁以上的妇女中近1/3伴有一处或多处椎体骨折;50岁以上的约1/5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不仅给个人生活带来诸多痛苦,也带来一些列社会问题。余楠生教授说,2002年,北美及欧洲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会明显增加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占到各项疾病花费的第六位,甚至排在的前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明显,专家预计,2050年全球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至少会比1990年增加240%。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数字,2005年髋部骨折一项的全国总费用达到约83亿,占医疗个人支出总费用的18%。

  因为患者“不听话”,骨折增两成

  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两位专家一致表示,一是医患对疾病的不重视,造成诊断率偏低。二是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吃药、不遵守医生的建议吃药,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举个例子,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上,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可以明显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长期安全性较好。不过,患者对于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依从性较差,在临床随访时发现,治疗后1年有50%左右的患者并未按照要求用药,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骨折风险增加20%、住院时间延长37%、相关费用增加76%。

  这不除外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用药方法复杂、药物具有上消化道刺激症状、用药频率比较频繁等。为此,药学家们在不断努力,一是不断改变双膦酸类药物的结构,增强钙与骨质结合的能力,二来改为静脉途径给药,可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每年只需给药一次,方便患者坚持。2010年10月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为期6年,涉及1200多名患者的长期研究表明:一年滴注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维持骨量、降低骨折风险。而且,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很容易再次发生骨折,本次研究发现,坚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其中新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52%。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