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的汶川县移动诊疗服务体系实践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11 09:3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汶川,两年过去了。当车辆颠簸在岷江岸边国道213线上时,映入眼帘的有崭新的民居,也有斑驳的地震遗址,还有刚刚遭遇泥石流袭击的道路,以及各类工程车辆的忙碌⋯⋯几种景象撞击在一起,让人百感交集。无论是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的玲珑小镇水磨,还是前不久刚遭遇了泥石流重灾的映秀,都透露出在大灾面前的勇气,焕发着勃勃生机。而这个地区的人民,在经历了两年的疗伤后,基于对生命全新的认识,对也产生了新的感悟。

  全民要健康

  “如果不是经历了‘5·12’特大地震,我可能到现在都还不会转变观念,不会如此深刻地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关注全民健康!”这是汶川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通荣发自内心的感慨。“大家都是死里逃生活了过来,充分认识到了生命与健康的意义。”

  张通荣介绍说,在汶川经历地震灾害之前,医疗卫生水平可以用一句话概况,那就是“基本条件基本不到位”,而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现在是“基本条件基本上得到了保障”,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汶川县对全民健康做了非常系统的规划。

  汶川县把构建全民健康社会的“抓手”聚焦到实现三个推动与三个促进上:一是积极有效地推动覆盖全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从所有社会活动源头上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二是积极有效地推动健康创造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全社会从所有社会活动过程干预健康安全风险;三是积极有效地推动全民健康文化的广泛普及,促进全社会从所有社会活动环节应对人口健康危机。

  “5·12”大地震后,汶川医疗卫生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服务能力比灾前大大降低。灾后重建过程中,汶川县党委和政府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把握国家关于新医改的最新动态政策,力争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使汶川卫生系统上档升级,为国家新医改做出有益的探索。汶川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及开展创建有中国特色、面向农村农民的移动诊疗服务体系计划。

  灾后重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重大成果,三年的任务,两年内基本完成,移动诊疗服务业已着手建设。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划,医疗卫生体系的重建只是全民健康的一部分。张通荣表示, 在经济重建方面,要大力发展健康经济,通过旅游养生,有机、绿色食品、健康文化传播等健康友好型产业的创新、升级,形成健康创造业这样的新型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在文化重建方面,推进居民健身文化,准备打造西部体育公园,把高山、休闲运动等纳入进来,打造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健身和健康生活体验区域,目前每天傍晚县城各文化广场的群众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首先要改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以前大家的饮食很简单,五头烟熏猪肉,一年从头吃到尾,蔬菜却吃得很少;再比如卫生习惯,以前是楼上住人,楼下养猪,现在居住条件改变了,人畜要尽量分离。”张通荣在分析政府推进全民健康战略时说,目前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引导群众,最终带动人们观念的重大转变,把政府“要全民健康”,演变成“全民要健康”。

  移动诊疗领跑县、乡、村协同医疗

  正如张通荣所说,在汶川县全民健康的目标策略中,健康服务的有效传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诊疗服务正是健康服务传递的有效手段,它是车辆技术、医疗设备与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下的重大服务创新。

  汶川县震前虽有医疗卫生机构,但规模均较小,而且覆盖率不高。为重构安全、适度超前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汶川全面重建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