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究竟有多假?为什么会出现造假?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11 09:3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2月1日,卫生部对安徽省怀远县“虚假档案事件”进行了通报。怀远县万福镇有4.6万居民,共建立健康档案11214份,其中有1680份填写不规范或属于虚假档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1月26日播出《健康体检完整版》,揭露安徽怀远县层层截留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其中县卫生局人均3角钱的宣传培训费用,乡镇一级以督导检查人员伙食费和劳务费,还有村医的劳务费等支出严重违反专款专用的国家规定。村卫生室未拿到足额经费,于是制造虚假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成指标任务。

  建居民健康档案作为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被作为一种惠民政策推出。从医疗角度来看,这种公共卫生服务,无论对社会或个人家庭而言,都意义重大。初级卫生保健,可以帮助改善健康和挽救生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疾病负担多达70%,而建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初级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政府之所以愿意出钱,通过免费来吸引居民参与这项卫生工作的根本原因。但在这里,建居民健康档案就彻底沦为了走过场,除了造假,还是造假,它还能够给居民带来什么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造假?板子不能只打在被迫造假的村医身上。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部明文规定:人均15元的专向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和管理等九项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而这项规定的执行者与监督者本应该是卫生部门,但在这里,带头违规的却正是当地卫生局。上头先不老实,玩起了雁过留毛。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自己都先“乱来”,怎么还有底气去监督别人,怎么能保证别人不向你“学习”。由此来看,从乡镇到村医,下面的一路违规造假恐怕就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如果不是权威媒体的介入调查,这种造假现象可能还会继续潜伏下去。一定程度而言,这都直接暴露出了当下考核监督问责体系的短板。在不少地方,政府投入都到位了,却被层层截留挪用,医疗卫生监管因为“钱不够”的原因也大打折扣,沦为有名无实的形象工程。在这里,被伤及到的只能是公众利益。

  现在,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造假”泛滥到了什么程度?政府又应该如何防范这种惠民工程因为造假而成为面子工程?笔者认为,针对这一挪用专项款、居民档案造假现象,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及问责制跟进。对那些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规现象,应该对相关职能部门及责任官员进行及时的、必要的问责,以此来保障卫生投入的及时到位,使惠民的医改制度及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