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湿热体质的男性还会经常出现阴囊潮湿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8-09 10:3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立秋

  节气概述

  2018年8月7日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到达时间:每年8月6~9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35°

  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重点体质:湿热体质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到了,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但“立秋”节气到了,并不表明秋天的气候已经来了。

  节气风俗

  节日民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后汉书祭祀志》曰:“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香薷散:香薷9克,白扁豆(微炒)、厚朴(姜制)各6克。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功,可用于夏月伤于寒湿的阴暑证。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等症。

  饮食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在夏天本就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很多人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浙江等地在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认为可防疟疾。

  东北三省

  “抢秋膘”吃饺子

  天津

  “啃秋”吃西瓜

  杭州

  吃“秋桃”,桃核除夕丢火炉

  北京

  “贴秋膘”吃炖肉

  节气气候特点

  节气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气候特点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立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的气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此时还是夏暑之际,同时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热,因而中医学称这段日子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秦淮一带的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今年全国普遍高温,不知秋风何时会送来凉爽呢?

  长夏

  节气养生

  养生概述

  秋分之前都是昼长夜短,我们要顺应季节变化,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如此才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中午小憩也是必要的,因为有助于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湿和热在机体内缠绵不休,如果再加上外界给的湿,那就更不舒服了。因此,湿热体质的人对湿或者热的环境,尤其是夏末秋初或者长夏季节湿热交蒸的环境比较难适应。因此立秋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饮食养生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在《本草纲目》中有一个扁鹊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5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至豆烂熟,食豆饮汤,分2次用。其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比较强,适合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湿疹、湿疮、痤疮的人。

  情志养生

  湿热体质的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老觉得心情很烦躁,做什么事都很急躁,脾气还很大,特别容易发火。这点和阴虚体质的人有些类似。

  对于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要尽量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也不可让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情绪长时间困扰着自己,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这样也有助于湿热体质的人缓解急躁的情绪,而心境平和了,自然也有利于从精神上调节湿热的偏颇。

  体质养生

  湿热体质者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平时经常面部油光,用吸油纸一擦,很明显,有很多油出来。湿热体质者容易生痤疮,痤疮又叫粉刺、青春痘,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体内湿热聚集阻塞了毛囊和皮脂腺,然后发炎,就会引发这种皮肤病。湿热体质的人也容易患湿疹,这也是很难治的病。还好长口疮,有的人生了口疮比较严重,连吃饭都受影响,还有的刚刚治好了又犯,这些都是湿热体质的重要表现。

  由于湿的性质是重着、向下的,所以湿热体质的男性还会经常出现阴囊潮湿,老觉得阴囊出汗,湿湿黏黏。女性则会出现白带量比原来增多,色黄,质地稠厚黏着的情况。

  -湿热体质看这里-

  清热利湿最便捷的药茶

  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10克。泡水当茶饮,每天适量频服,对于湿热体质的胆囊炎患者最为适用,能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传承百年的清热除湿良方

  三仁汤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载于《温病条辨》。药物组成为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

  方中起主要作用者为杏仁、白蔻仁与生薏苡仁,故名曰“三仁汤”。三仁汤的主要功效是清利三焦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但半夏有毒,三仁汤需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酒是形成湿热体质的推手

  酒是米、麦、玉米、高粱等和酒曲酿成,本身就是湿的,再加上发酵会产热,可以说是湿热互酿而成,长期饮酒或者饮酒过量都会酿生湿热。所以,湿热体质者不要贪杯啊。

  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2018 年三伏共40 天, 具体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

  初伏( 10 天):2018 年7 月17 ~ 26 日;

  中伏(20 天):2018 年7 月27 ~ 8 月15 日;

  末伏(10 天):2018 年8 月16 ~ 25 日。

  冬病夏治正当时,除了三伏贴,您还可以选择在家做三伏灸!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