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如何养生?嘉峪关市中医教你自我健康管理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9-02 10:3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盛夏时节,暑气逼人,进入三伏天,气温越来越高,不少市民发现自己近期食欲不振,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如果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久甚至会中暑。近日,本报记者就养生这个话题采访了市中医医院的中医副主任医师安维新,为大家支招大暑时节的调养方法。

安维新,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副主任医师。

健脾化湿

三伏天属于中医的长夏之期,根据人的体质,长夏时主要是脾胃在起作用,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因此,长夏是脾胃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近期来就诊的患者中,以脾胃病居多,如上火、失眠等,失眠等病又与暑、火有关,胃肠道、腹胀和没有食欲等与湿有关,因此从中医角度来看,第一件事就是健脾化湿。

中医方面的健脾,主要就是吃健脾丸、保和丸,尤其是一些慢性的、脾胃不好的患者,可经常吃人参健脾丸。如果脾胃虚寒的病人,可吃一些香砂六君丸。

长夏是心火最旺盛的时候,人容易烦躁、失眠、上火、口腔溃疡等,如果用吹空调喝冷饮降温降火,这是不可取的,过度的物理办法容易伤脾伤阳,这时要多吃水果,如西瓜、莲子、莴苣、藕、百合等,对于心火较旺、脾气较大的人,可吃些中药,例如天王补心丹等。

清火消暑

心火旺的人消耗水多,导致缺水,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山药、百合等,多食水果或六味地黄丸。

夏季养生多喝水

值得一提的是,夏季更应该坚持每天早起喝一杯水,尤其老年人更要养成这一习惯,因为早起血液比较粘稠,过多的体力劳动或是生气、着急时,血管很容易堵塞,引发心血管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早起后漱漱口,喝一杯温开水,200-400毫升为宜,如果便秘或大便不通者,可加一些蜂蜜或醋。白开水对于人体来说是最安全最有益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益,如今年轻人爱喝饮料,容易引发疾病,因此提倡大家多喝白开水,水温与体温接近最合适,早上为宜,每天喝6杯水最佳(普通水杯)。平时吃饭前喝一两口水,清理消化道,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下午3时至5时,这一时间段多喝水代谢快,口干的老年人晚上可喝一两口水(减少起夜频次)。对于喜欢喝茶的老年人,没有特别要求,亦可以茶代水。

膳食多样化 蛋白质供给要充足

此外,老年人饮食方面,要遵循膳食五级宝塔,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如谷类、蔬菜和水果,鱼、禽类、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奶类和豆类食物,以及烹调油和食盐等,要多多注意。其中要注意的是每天少油少盐,现如今人们饮食中摄入植物油太多,容易发胖、造成脂肪过多,因此可以用花生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上品油替代,晚饭要清淡、低盐,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晚饭摄入盐多会伤肾。此外早起补充蛋白的摄入量为一袋奶一个鸡蛋,牛奶、鸡蛋里含有高蛋白,鸡胸肉、里脊肉或带鱼,这些都含有丰富的蛋白。另外要多吃豆制品,适当摄入花生、坚果等,在主食方面如馒头、大米等,老年人每天摄入6两至8两左右为宜。值得强调的是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促进代谢。

健身宜散步

对于锻炼方面,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要做到无氧和有氧运动相结合,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中老年人,更应在盛夏高温中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打太极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按照 “春夏养阳”的理论,少油、少喝凉水、少吃生冷食物,多吃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尤其是有血管疾病的患者,高温天气不要去参加一些剧烈、兴奋的活动,可以参与一些舒缓的活动,如听音乐、练字、打太极拳等,而一些剧烈的运动,如暴走等,这是不可取的,既容易中暑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烈日炎炎,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容易中暑。(武晓霞)

声 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