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行为干预,重朔健康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11 09:3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综合卫生是WHO针对生活方式疾病的规划。、、肥胖、等疾病拥有共同的土壤(共同发病因素)--不生活方式。1990年 WHO在赫尔辛基国际卫生会议对于这一类生活方式疾病,提出应采取共同防治的策略,同一病因(即某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不应分别防治,而应一起防治,实施综合规划,方能即有效,有经济。起到事办功倍的作用。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肿瘤等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大量的医疗实践证实,药费的增加并不能使生活方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能单靠药物,必须采用从改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适量增加体育活动,加强日常科学监测等综合性治疗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992年世界健康大会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强调“合理膳食,适量,戒烟限酒,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欧美发达国家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普及内容,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结果证实,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肿瘤病下降33%,危害中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可减少一半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6年报告指出,“健康四大基石”使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延长了10年。 可见,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选择。

  美国70年代制定的防癌计划,单纯用生物医学措施,收效甚微。他们在80年代修改了规划,引进了行为医学的防治措施,如减少吸烟、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增加摄入纤维素等,取得明显效果。

  1965~1975年,美国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使心血管疾病下降了40%,下降了50%。 芬兰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从1972~1977年5年间,心血管死亡率下降了24%,下降了51%。我国医务工作者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与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0%和18%。

  美国20世纪50—60年代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但通过1968年的“胆固醇计划”、1979年美国心血管防治委员会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宣传、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方式疾病”的探索,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其中改善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约占70%,而纯医疗技术所起的作用只占30%。

  北京地区心血管病防治结果表明:8万余社区人群中开展了11年防治,使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1%和48%,死亡率分别下降了37%和72%。我国7个城市中,对高血压、心脏病、 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与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0%和18%。

  加强生活方式性疾病防治,教育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改变和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我们防治生活方式性疾病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关爱父母健康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