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千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与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冲,不少大学生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1-05 23:58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1067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是我国高校今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

当超千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与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冲,不少大学生在走进社会的第一课,就碰了一鼻子灰。

211、985、双一流、常青藤……对于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而言,这些名校光环都是空谈。

务实点的,要么主动延毕,重返校园“避风头”;要么回家啃老,拿名校文凭糊墙。

应届毕业生的焦虑如黑云重重,而不少家长的焦虑,却在于孩子成不了这样的应届毕业生。

为了培养一个名校大学生,父母要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规划,在哪里买学区房、报哪些兴趣班、上哪所市重点、走哪条自主招生政策……

好不容易把娃鸡上天花板大学,四年后却傻了眼:怎么考研考公的竞争比中考还激烈?

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高考不是孩子成长的终点啊!

与其临了再反思,不如现在就想一想:

在父母拼命鸡娃的当下,我们要如何安置,孩子的求职与就业、前途与未来。

01

当代毕业生图鉴:消极啃老,积极延毕

十年前,如果你在大学校园里问一个大四学生,毕业之后准备干什么?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找地方上班啊!

然而现在,同样的问题会收到许多不同的回答:二战考研、回家啃老、延期毕业……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不工作,干什么都行!

不想工作的毕业生多了,也就逐渐分化出了不同的类别。

第一类,彻底躺平。

基本要求是家里有矿。实在没矿,有房也行。

因为家里还算有点经济基础,孩子找工作的紧迫性没那么强,大不了回家啃老,乐得清闲还能饭来张口,别提有多滋润了。

但是这种情况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呆得久了,容易产生心理负担。

毕竟吃穿用度都拿父母的,也不是一辈子的事儿。在家待个一两年、两三年的,迟早还要卷入找工作的大潮。

到时候,再和更多更年轻、更与时代接轨的毕业生一起竞争,胜算又有几何?

第二类,半躺不躺。

意思是,虽然躺平了,但也没有彻底躺平。

这类群体,主要是二战考研、考公的毕业生,有的想继续深造,有的想进入体制内。

奈何竞争太激烈,一战失败,洗心革面,愈挫愈勇,准备二战。

你要问他们能不能一边备考、一边工作?“当然不行!年轻人做事就要一心一意,找工作岂不分心?”

于是暂时找个安身之所,拿着父母给的续命生活费,一边躺、一边学。

第三类,仰卧起坐。

有一类大学生,说躺平吧,好像也没躺,说卷起来吧,又有点牵强,只好在卷和躺之间反复横跳。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毕业年级学生发现,如果自己既没找到工作,也没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但是却不想离开校园,还有一个思路清奇的办法:申请延期毕业。

只要延毕,就有应届生的身份,可以再参加一次秋招、再考一次公务员,还能享受学校的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简直不亦乐乎!

当然,延毕也不是谁想申请就能申请的,在过去,只有考试不及格、论文不通过的学生才会被迫延毕。

于是,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延毕的目标,大家开始在挂科上下功夫、在拖慢论文进度上下功夫、在讨好老师上下功夫。

看着互联网上满屏的“延毕攻略”,只能说年轻人为了更好地躺平,已经卷起来了!

02

不想找工作的年轻人,越活越没劲儿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工作,也不能全怪年轻人。

前两天和一个头部咨询公司的HR聊天,她用最稀松平常的语气,跟我讲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实:“来我们这儿应聘的,连研二学生都有七、八份实习了!”

我忙问是怎么做到的,三头六臂还是分身术?

她和我介绍说,现在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年暑假都可以用三个月的时间,做短期实习积累经验,大四、研二没课了,还可以长期去大公司实习。

也就是说,一个硕士毕业生的求职规划,从大二开始就做好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还是要面临1:1000的简历筛选、全员淘汰的群面、走过场的萝卜坑招聘,以及刚入职即裁员的窘境。

所以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躺平,更多的是一种大环境影响下的被迫选择:

想工作的,遇上史上最难就业季;

想考研的,遇上史上最高淘汰率;

想出国的,遇上国际关系剑拔弩张;

搁谁谁不崩溃!

要不有人说,这两年毕业,能保持心理健康就不容易了,找到工作那都是锦上添花。

在年轻人看来,既然卷是卷不过了,还不如间歇性躺平。

毕竟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过得很舒服。

02

最卷学龄前,最躺毕业前:父母鸡娃还有用吗?

与毕业生普遍躺平的姿态不同,现在的中小学生在竞争这一块,可谓是生龙活虎、斗志昂扬!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份北京小学生的小升初简历刷屏了。

只见小学生简历上写满了优异的学习成绩、重量级的奖项、专业级别的特长,简历的丰富程度甚至能吊打一众本科毕业生。

以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应该想不到、也不愿意每天上各种课程、参加各种比赛。

所以说,孩子的简历如此精彩纷呈,主要还是靠爸妈往上添砖加瓦。

很多父母从孩子学龄前就开始抓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等级考试,让孩子多读书、培养兴趣爱好……

目的就是让孩子挤进重点中学,再考上一个重点大学。

殊不知孩子毕业之后,人生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曾经有一位妈妈在网上哭诉,说自己和丈夫拼尽全力把孩子送进了一所重点大学,没想到这竟然是夫妻俩噩梦的开始。

儿子上了大学之后,先是沉迷网络游戏,又是逃课挂科,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受控制。

临近毕业的时候,一会儿说自己要考研,结果看了两天书就学不下去;一会儿又说要找工作,但是实习后说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看似尝试了很多可能性,其实都是为自己回家啃老找借口。

回家后,儿子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醒着的时候不是打游戏,就是和朋友约饭逛街,生活开支全靠父母接济。

这样的生活过了整整两年,老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但是却又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她对孩子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定错了目标。

04

人生路遥,莫把半程当终点

很多父母拼命鸡娃,都会把孩子的高考当成是一个终极目标。

仿佛孩子只要上了重点大学,人生就辉煌了,前途就坦荡了,未来就一片光明了。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高考只是父母全天候陪伴孩子的终点,而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终点。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前面的18年,而是要考虑到孩子走入社会之后,如何持续成长和发展。

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已经充分印证了这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因此,能够适应变局的人,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

比如说,有的孩子没法出国读书了,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业规划,适应国内的选拔模式。

一些行业日薄西山,孩子所学的专业没有用武之地了,就需要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更多的就业岗位。

考公务员的赛道人满为患、挤不进去了,就需要放眼更多的行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

其次,要树立长远的目标和理想。

很多在中小学成绩优异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沉迷游戏、逃课挂科,就是因为没有树立长远的目标,所以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因此,父母的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不能把孩子的弦绷得太紧,而是要适当松一松劲儿,给孩子未来的奋斗留有余地。

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

最后,要知道真本事比花里胡哨的简历更重要。

在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人人都能把简历写出花儿来,但是想要获得长久的职业发展,还要靠孩子自己的真本领。

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好。

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孩子才能拥有稳稳的、幸福的未来。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