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攀比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很多新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1-03 23:00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一提到孩子之间的攀比,我们会认为孩子之间一般就是比玩具,严重一点儿就是比家里的房子,父母的车子和自己的零花钱。

如果您还这样认为,那真的是“out”了!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攀比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很多新型攀比正在孩子们之间兴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

比电话手表

宁宁最近一直和父母闹着要将电话手表换成某个品牌的。妈妈表示不理解,孩子的手表是开学刚换的,花了好几百,怎么刚买就要换?

和其他妈妈一聊,宁宁妈才知道,原来只有那个品牌的手表之间才能加好友。

晶晶妈也表示,自家娃也在要求换最新款的手表,说别的同学带的都是最新款,自己带着老款太丢人。

为了方便联络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电话手表几乎成为了孩子们的标配。然而随着电话手表的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多,手表变成了孩子们之间互相攀比的对象。

我得可以拍照、我得可以聊天、我得能养宠物、我得能互加好友......

眼花缭乱的功能,让孩子们趋之若鹜,恨不得自己天天带的都是最新款。

比生日聚会

瑶瑶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前几天参加了好朋友的生日聚会,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前好友的生日聚会竟然是在迪士尼包场的,米老鼠等卡通人物纷纷到场为孩子庆祝生日,好友的爸爸妈妈还给所有的小朋友准备了昂贵的玩偶手办做回礼。

瑶瑶表示特别羡慕,也嚷着要去主题公园办生日聚会。

父母对孩子的生日都很重视,也希望给孩子举办一个难忘的生日聚会,无可厚非,可是办着办着,就变了味儿。

以前都是家庭聚会,现在动不动就是酒店,主题公园;

以前孩子赠送的生日礼物就是自制的小卡片,讲究的是礼轻情义重,可是现在呢?动不动就成百上千,更夸张的还会送奢侈品牌。

比生日宴会的场地和规模,比收到的礼物数量和价格,成为了孩子们暗自较劲儿的地方。

比鞋子

如果说女孩们之间喜欢攀比生日聚会,那么男孩之间喜欢攀比的大多是鞋子。

学校要求孩子穿校服,的确避免了孩子之间攀比名牌服饰。可是谁能想到,品牌攀比的阵地已经从服饰变成了鞋子!

朋友家的孩子涵涵前几天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双两千多的鞋子,为此还在家里闹了一场。

我这才知道,原来孩子之间,特别是中学生之间,特别喜欢比鞋子,品牌、款式、价格、品牌、限量版......都成为攀比的内容。

涵涵就因为自己穿了一双几百元的国货,被同学嘲笑了。

甚至通过看脚上,判断同学的家庭经济水平,成为了孩子之间的潜规则。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正常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在上世纪就提出过一个“社会比较理论”,他指出人们习惯于在缺少“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用别人”作为比较的尺度,以此来评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评价的可信度。

有调查就指出:攀比是孩子比较常见的行为,且攀比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

所以,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不正常的则是,孩子比较的内容和对象。

比电话手表的款式,比生日宴会的规模,比鞋子的品牌价格,这种物质的攀比,让孩子孩子很容易在比较中迷失自我,价值观出现偏差。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比吃比穿,为什么不比比成绩”。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很容易被周围影响,很容易凭着直觉做事情。

那么在教育中,父母就要发挥出作用,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避免这种虚荣攀比的心理和行为。

1、正确引导攀比的内容

当孩子出现攀比行为,家长不要粗暴地用一句“你怎么不比比成绩”怼回去。

这样的回复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孩子不仅不会理解,反而会对父母产生诸多抱怨,甚至是怨恨。

如果孩子的要求在家庭可承受的范围内,或者比较合理,家长其实可以选择适当满足。

但是如果孩子的要求比较过分,家长也应该严词拒绝,并和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不要一味批评孩子,责备孩子,而是应该告诉孩子无法满足的理由,和孩子说明这个不合理要求带给父母的压力和负担。

同时,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多给孩子输入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观点,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认知。

2、家长要以身作则

李玫瑾教授在谈及“如何看待孩子攀比车房”话题中曾指出:孩子所有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有的父母喜欢和朋友同事之间攀比房子、车子、旅游地、包包等等,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就有了物质攀比的心理。

想让孩子不热衷物质攀比,家长先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做好孩子的榜样。

3、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视频,

小男孩因为没有穿AJ鞋被嘲笑。面对嘲笑,男孩并没有自卑,反而说了一段让人佩服的话。他说

“鞋子只是用来穿的,迟早有穿不了的一天,自己虽然穿的是过时的鞋子,但是因为自己喜欢鞋子的配色。”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是穿什么牌子的鞋子和衣服,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你是否具有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去启发别人,引导他人的能力。”

不要为了用“哭穷”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不要用溺爱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孩子才能不自卑;

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孩子才能不在意;

丰富孩子的头脑,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才能不被眼前的攀比迷惑,而是看到更高的层次和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的品行,思维和行为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型,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孩子才能更加从容淡定,找到真正应该攀比的内容。

面对孩子的攀比,父母若是一味放纵,孩子就可能变得贪婪虚荣,若是一味打压,孩子可能变得自卑胆怯,甚至怨恨父母。

正确面对攀比,正确引导攀比,将攀比转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才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重视的地方。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