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熊”?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04 21:4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同事小夏的儿子今年6岁,之前因为夫妻俩比较忙,一直都是奶奶帮着带娃。

正所谓“隔辈亲”,奶奶对孩子是相当疼爱,不仅平时要什么买什么,更是说不得、骂不得。

每次小夏一教训孩子,刚一开口,奶奶就飞奔过来把孩子抱到怀里,不停地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短短几年时间,小夏儿子就成了小区里有名的“熊孩子”。

前段时间,小夏应邀到朋友家做客,出门前对儿子百般叮嘱,告诉他到了阿姨家要讲礼貌,安安静静好好玩耍,不能乱跑乱跳,更不能乱翻阿姨家的东西,小家伙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娇惯,小夏儿子本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到了朋友家之后,在沙发上坐着还没十分钟,身上就好像长了蚂蚁,忍不住地东看西看。

于是朋友就对小夏说道,书房里有不少玩具,可以让孩子过去玩一会,小夏儿子听完连句谢谢都没说,兴高采烈地就冲到了书房里面。

结果刚进去没多久,小夏儿子就眉飞色舞地捧着一个坏掉的手办走了出来,大声地说:“阿姨,这个玩偶真漂亮,你可以送给我吗?”

朋友看见手办,脸一下就变了颜色,说道:“这是当初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去世前送给他的礼物,现在早就绝版了,平时孩子都当宝贝一样供着,怎么会给弄坏了?”

小夏见状不由得满脸尴尬,只好忙不迭地道歉,表示可以赔偿,但朋友却满脸铁青,一言不发。

无奈之下,小夏赶紧带娃告辞,等回到家准备给朋友发红包赔个不是,结果却发现已经被拉黑了。

熊孩子的背后,是家长没做到位

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熊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了,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在于“熊家长”。

有的孩子在高铁车厢里大喊大闹,被乘客劝说制止,反而遭到家长怒怼:“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并恶语相向:“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了也得被你带死!”

还有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用运动器材“弹射”皮球砸向私家车,家长就站在一旁淡定看着,若无其事地玩着手机。

熊孩子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很多家长根本没有认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么对孩子过度纵容,要么对孩子疏于管教,等孩子稍稍长大以后,才发现养出一个“混世魔王”,各种调皮、捣乱、不听话,自私自利,行为偏激。

更可悲的是,每当熊孩子犯错时,都有熊家长忙着给孩子开脱,根本没意识到自身的教育方式出了大问题,家长和熊孩子同出一辙,都是一样的蛮不讲理。

如何避免孩子“熊”?

1.树立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任何习惯,都应该尽量从小开始,树立规则意识也不例外。

当孩子1岁以后,有更多外出活动,逐渐产生自我意识时,我们就要多注意引导,开始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乱拿东西,我们应该态度温和地进行制止,教导孩子要守规矩,去餐厅吃饭,孩子拿着筷子勺子叮叮咚咚地敲,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通过这些小事让孩子对基本规则形成最初的印象,明白应该怎样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做好言传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的一言一行之中,都藏着父母的影子。

我们要让孩子懂礼貌,成为彬彬有礼的人,那么首先要约束好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做好言传身教,如果家长本身就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也很难有太好的表现。

3.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淘气是出于好奇,他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自身行为存在问题,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反而觉得有趣,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区分哪些是纯粹的好奇、探索行为,哪些带有攻击性、破坏性,容易引发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让孩子能够明是非。

结语:

孩子之所以会变熊,问题往往出在家长身上。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承担起身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别眼看着孩子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家长自己不教育,孩子迟早会被社会教育。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