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年龄越大,卵细胞质量就越差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9-12 10:58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随着国家出台各种鼓励二胎的政策受到热议,先不谈这些政策到底能不能解决人们心中的各种担忧,能不能缓解现实中的“养娃”负担,只是从孕妇的年龄考虑就已经少了动力。各界对于“高龄产妇”的讨论也越来也多。

"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或受孕时34岁以上的产妇。高龄产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容易生下畸形儿、容易发生大出血和 难产 、容易发生 妊娠 并发症。所以才会把三十五岁定义为高龄产妇,意在提醒人们,想要优生优育不要超过这个年龄。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但现在高龄产妇这一界限可能要被重新定义:30岁以上就可以称为高龄产妇。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女性的卵巢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以前的数据是:过了三十五岁以后功能明显退化,因此产出的卵子质量也会明显下降。以此将35岁判定为高龄产妇。但是现代越来越多的女性经常加班、熬夜、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体质差,这样长期下来,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卵巢功能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出现卵巢早衰现象,这样的女性怀孕难,生出健康胎儿的几率也偏低,跟高龄产妇就差不多了。

英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30岁后产子比30岁以下高1/5的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女性超过30岁生子就会处于“危险区”,这一时间早于之前35岁的危险生育年龄说法。

研究者表示,即使在30岁~34岁,女性怀孕出现 早产 、死产的风险也会提高多达20%。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瑞典越来越多的女性都在30岁后才选择怀孕。

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挪威贝尔根大学为此进行了一项新研究,分析挪威和瑞典大约100万首次怀孕妇女的数据,并且对比其中25岁~29岁与30岁以上两个群体的情况。

结果显示,进入30岁后产子的女性,怀孕22~31周生产(即早产)的风险,比30岁以下高出1/5,甚至可能出现死产。此外,胎儿出生后夭折的可能性也都会相应提高。

研究者还特意指出:曾经30岁~34岁产子并不被认为存在风险,如今的数据却显示,如果30岁~34岁怀孕的女性有吸烟习惯和过度肥胖问题的话,风险会进一步提高到与35岁~39岁产子同等水平。

优生优育协会专家指出:23岁到30岁之间是最佳怀孕年龄。但如果不止要一个孩子,生第一胎的时间就非常重要。如果二胎也在最佳怀孕年龄岂不是最好的结果。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孕育专家:无论是生育一胎还是二胎,生育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特别是高龄产妇,一定要做好准备。具体的办法有:

1、孕前检查不能少

夫妻双方都要做好全面的孕前检查,只有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时孕育的宝宝先天条件就比体质差的服务孕育的宝宝强。检查之后才能根据具体问题做好备孕计划。高龄孕产妇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类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贫血、阴道炎、痔疮。:

2、备孕计划要提前

建议备孕计划最少提前三个月进行,如补充叶酸。调理月经周期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码三个月甚至更长。肥胖的安排运动,缺乏维生素或叶酸的补起来,内分泌失调,月经周期不准的先调理好。三个月时间让身体充分代谢循环,处于最佳状态。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3、女性卵巢功能的检查

尤其想要二胎的女性,诊断生育力水平、卵子质量是否下降。女性的年龄越大,卵细胞质量就越差,如果卵子活力降低将直接影响胚胎的质量。

4、做充足的营养准备

改善饮食,远离油腻、辛辣的垃圾食物,每天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做好营养储备,充足而优良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卵子的质量。

5、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器官组织的机能,特别是生殖系统,有助于形成优质的受精卵。调整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给身体安排一个更健康的生物钟。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6、尽早做孕期检查

高龄产妇在受精后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会大些,所以高龄孕妇一旦成功受孕,就应该尽早进行产前检查,给医生充分的时间做出产前诊断。

英国最新研究:30岁以上可能被称为高龄产妇,你打算几岁生二胎?

 

文章配图源自网络。

更多育儿、备孕、孕期、母婴知识等准妈妈关心的话题:

孕期产检内容和时间;孕妇能不能吃?产检注意事项;四维彩超;胎儿排畸检查;胎儿发育标准;如何科学坐月子……

欢迎各位妈妈留言,您想了解的话题或者孕期的疑难问题,天才宝宝会定期发布相关内容哦~

本文章由天才宝宝胎教仪团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