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游戏毁掉你家孩子,不反思的父母将要终其一生救赎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01 02:0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近日,刷到某个主播的视频挺有意思。

视频中说,最近发布的一份2022年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未成年人终于不再玩游戏了,转而把更多的时间看视频和聊天,这与家长们期望不玩游戏去学习的预期存在一些巨大的微小差异。

主播调侃,亲爱的家长们,这份报告从侧面表明了并不是游戏毁掉你家孩子。

“某某毁掉下一代”的说法隔几年就会流行一次,武侠小说、流行音乐、录像厅、电脑、游戏都曾为这个说法背过锅,估计这份报告发布后,过段时间家长会认为短视频将会毁掉下一代。

这是一种甩锅的做法,不少家长习惯做“甩锅侠”,他们喜欢把自己教育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比如各种娱乐。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喜欢把教育的失败甩锅给游戏?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因为家长自己还是个不会面对自己错误的孩子。

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父母首先改变自己,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父母只是指望孩子迅速改变,而自己纹丝不动,那这个家庭大多是不幸的。

没有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01

不反思的父母,将要终其一生救赎

有位教育专家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

王一南被称为奥运小画家,12岁时在全球奥运会绘画比赛中获奖,萨马兰奇亲自给他颁了奖。

母亲对王一南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并且很享受儿子的荣誉头衔。母亲替儿子接待记者、安排活动,为他整理作品集,逢人就展示。

王一南心里觉得很别扭,母亲的这些做法完全不符合他的感受,却硬要把他包含其中。

可是母亲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儿子的尴尬。一次在王府井逛街时,在王一楠死活不愿意的情况下,被母亲拧着耳朵,哭着与自己的获奖作品拍合影,以留下母亲认为的难忘纪念。

出于对母亲掌控的反抗,王一南逐渐放弃了与母亲的交流,开始沉迷于游戏,高中时经常翘课去打游戏。

为了高考,王一楠曾自愿脱离游戏。但是考上清华美院后,又回到游戏世界,每天必须玩十几个小时,甚至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为此压缩。

王一楠在游戏中找到能沟通的人,但是母亲对他来说就像是一个陌生人,他觉得母亲不知道怎么融入他心里。

对于母亲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两人无话可说,她认为是游戏害了自己的孩子,全然没反思这是一直以来对儿子教育失败造成的。

在一个大年夜,母亲连哄带骗,把王一楠送到了网戒中心。

在网戒中心,电疗的经历成为王一南的噩梦,出来后的王一南抑郁沉默,3个月没有和母亲说一句话。

母亲因为儿子受电疗性情大变而痛心,试图用不同方式向儿子“赎罪”,比如讨伐网戒中心,或者买一些电疗设备自己尝试儿子曾受过的苦。可她所做的一切却被儿子认为是在做秀,最终还是想牢牢控制他。

一天深夜,母亲发现王一南还在打游戏,她要求儿子立刻睡觉,儿子睡了她自己才能睡。已经29岁的王一南,就这样被母亲拧着耳朵,揪着头发,拉扯着上床睡觉。

母亲觉得自己的赎罪应该可以感动儿子,却不知道她就是儿子痛苦之源的一部分,其实王一南唯一的诉求,就是母亲不要再这么强行地干涉他的生活,他们可以像两个平等的成年人一样相处。

而这一点,母亲却始终未能明白,也从没有进行过反思。

三毛曾说过一句话:孩子可以教育,某些父母也是可以再教育的。

正如王一南自己说的:这一代家长他们自己需要成长,才配收获亲子之间修复的关系。

在这段南辕北辙的亲子关系中,母亲自以为是地掌控孩子的人生,孩子等着的是母亲有朝一日反思成长。

拿破仑说过,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父母与孩子,就像大树与果实,只有大树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02

自省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看孩子的每一瞬间,也就看到了自己,我们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当父母的做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育儿畅销书《热烈爱,冷静养》作者李贞淑,在遇到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时,刚开始也是束手无策。

某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两个儿子的日常活动根本不了解,两个十来岁的儿子,竟然把零用钱全部拿来买电脑游戏。

看着孩子从下午玩到凌晨,她很是焦虑,时而唠叨,认为孩子有玩游戏的时间,还不如多学两个英语单词;时而暴怒,为什么还不去做作业。

两个孩子面对妈妈的不停唠叨和斥责,抵制情绪强烈,甚至想愤然离家。

冷静下来的李贞淑开始自省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决定不再对孩子指手画脚,而是让孩子自己决定玩游戏的时间。

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态度平和地问孩子玩多久游戏后可以做作业,妈妈温柔的态度让两个儿子放下抵抗情绪,答应再玩一个小时就写作业,结果也是说到做到。

在教育孩子时,李贞淑能及时自省,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培养,大儿子在建筑设计上颇有建树,世界上不少国家有他设计的建筑。小儿子精通经济并酷爱艺术,在一个世界知名企业工作。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父母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沉迷于游戏,无心学习,父母采取了很多措施,都无法改变。

幸运的是,这时他的父母开始反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自己手机也是不离手,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至少4个小时以上,而在孩子小时候,更是动不动就把手机扔给孩子,就为了不让孩子吵闹自己玩。

痛定思痛后,父母改变态度,给孩子报了最想学的编程,因为孩子希望将来能设计出最牛的游戏。在孩子上编程课的时候,父母放下从不离身的手机,在一旁认真看书为自己充电。

父母的自省改变,孩子的自律被唤醒,不会在上编程课时偷偷打一局游戏或刷刷小视频,也能自觉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最后变成了一个学霸,参加编程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孩子同时彻底醒悟,在游戏里其实不会获得任何东西,一旦Game over,一切就结束了,生活中的自己还是一无所有。

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有位作者认为,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某些问题,一定是自己有思想的“结”无法绕过。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把停留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撤回来放到自己身上,透过孩子重重问题,去探寻自身的局限和不足。

父母善于对自己进行反省,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差。唯有不断自省的父母,才能养出内在快乐的孩子。

03

克服“投射效应”,不甩锅不抱怨,做成熟的父母

心理上有个投射效应,指的是遭遇挫折时,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将问题转嫁给他人,以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落实在教育问题上,往往表现为一旦孩子出现不足,父母就把责任归结为外在因素,比如认为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这些娱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而智慧的父母懂得克服“投射效应”,不甩锅不抱怨,透过错综复杂的表象,探寻背后最本质的问题,找到症结根源,孩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一次采访中,世界冠军邓亚萍是这样回答孩子喜欢玩游戏这件事的:奥运会英文中的“games"就是游戏,只不过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代,玩的东西不太一样,所以要冷静看待这件事。

邓亚萍的儿子和所有孩子一样,非常喜欢打游戏,英雄联盟的段位超过很多人,于是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

她不仅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儿子的想法,为此专门去了两家电竞俱乐部进行考察。只不过,她儿子听到电竞选手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放弃了。

很多家长在玩游戏这个问题上却不够冷静,一看孩子在玩游戏,心想完了,孩子变坏了,感觉世界都要崩塌了,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下滑时,认为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游戏。

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比如很多孩子缺失的掌控感。

现在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就很热衷于掌控孩子的学习生活。

安徽潜山一名14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在客厅安装摄像头监控自己,被逼离家出走。

江苏南京,同为14岁的少年因无法忍受父母在自己卧室安装摄像头,选择报警求助。

家长从孩子身上寻找对未来的掌控感,而孩子就只能从游戏中去追寻自己在父母手里丧失的掌控感。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他喜欢玩游戏的原因,在游戏里,他让角色干什么它就干什么。游戏带给他掌控感和自由感,让他觉得很快乐。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劝诫广大父母,当一个儿童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迹象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更要调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因此,家长们应该清醒认识,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东西,还给孩子,这才能让孩子自动自觉地远离游戏,而不是把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甩锅给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需要付出努力,不断进修,不断提高教育技巧。

在孩子犯错时,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从过错中吸取经验教训,好的保留,坏的规避,当踩过的坑化作阶梯时,教育这座大山不再变得难以攀登。

拒绝做甩锅侠父母,育儿路上父母们只要勇于面对,不甩锅不抱怨,反思自省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也不会给任何力量毁掉孩子的机会。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