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自律吗?自己会一直跟进吗?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9-16 23:0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01 孩子要信任,要放手,扯

除了少数的天生领导者,管理这件事,需要一些学习。

其中一个观念,是所谓管理需要通过其他人来拿结果。

也就是管理者如何,并不是自己多强,而是带领大家干成一件事。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主流的宣传,更多是,自己扎根下去,累成黄牛,才是典型。

对了,这里有个东西,叫信任。

学艺不精,也不耽误我就上手去折腾了。加上又看了那么些书。

所以,需要无条件的爱,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那么,咱和孩子约定,现在呢,是作业时间,爸爸先出去忙点工作的事,你完成好自己的作业哦。孩子说,好的。

结果呢,是我信个鬼。

你走的时候啥样,回来还是啥样。

那,咱应该想下,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是自己的问题。

还是有个练习册,每天需要家长签字,既然相信孩子,那自然是我只对签字负责,内容得孩子自己来把握。

老师就找过来了。

对,孩子的问题,应该是孩子自己承担。

那我承担好了,又没关系的。

显然,这些放手,在早期经历过很多来回,也因为孩子,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放手是怎么放呢?

一些资料,需要的可以关注留言“资料”

02 照书养总可以了吧,发现武功秘籍也需要解读

在听某登的音频会发现,经常他会结合自己孩子的案例,很接地气,也会觉得特别好。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空间。

我们细究下来会发现,很多新手家长,比如我这样。会特别相信,自己照书养一定是可以成功的。

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新手家长理论一套接一套(比如我),说起来头头是道,对别人指手画脚。

各种传统做法——鄙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高兴不起来了。书上说的,和我遇到的不一样呀。

某登的孩子,现在应该也上小学了吧。可以了解下现状。更大的点在于,即使前期错了,他可以纠偏,很多家长纠偏的机会没有,纠偏的能力也没有。

这里有2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照书养,问题是我其实看不懂书背后的逻辑,和这个理论的出处。

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快消的观点,比如说,孩子摔倒了,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千万不要马上抱他起来。

好了,什么情况下,摔倒了不能抱起来?为什么不能抱起来?多严重不用抱起来?这个快消的观点可没告诉我们!

孩子长大了,问题就更复杂,情况就更丰富了。

孩子作业不会做,要不要辅导?要辅导该怎么辅导?

孩子题目错了,都是粗心大意吗?

这也是为什么得自己看书,自己体会的原因。

专家不为结果负责。家长要为孩子兜底。

03 看书看多少才是足够的呢

也遇到过一些相对比较偏激的家长。

遇到某本书,或者某套书,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ta觉得育儿,这本书就够了。当我遇到这边书的时候,我的心灵深处告诉自己,它就是我要找的书。

老实说,能遇到一本好书,也是机缘,是相当难得的。

我们要想另外一件事,人的福分是有限的,还是得惜福。

一本书成书了,也就意外着它要开始走向消亡了。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

同时,更多的东西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

每个人的认知,理解力,知识背景不同,和作者的交流也有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走极端的。

不看书,或者看很多书。

不看书是就照着自己的心意来就好了,任他世界咋变,我不变。当然,其实这也许是最好的路子。只是不是适合所有人。

看很多书,是了解育儿是咋回事,看看各个流派的各个观点。保持空杯的心态,让自己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了解自己在育儿上的诉求。其实不同的流派和观点,有冲突矛盾也是正常的。风景看透,才敢说细水长流

何况,还有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有些人,不喜欢写书。那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视角很难获取。

怕是怕,半桶水瞎晃悠。

随便找个救命稻草就上手了。

还死猪不怕开水烫。以正义之光到处讲。

03 智商继承的蜜汁自信,基因能决定多少?

有些家长,会为自己战略上的懒,找借口。

这个借口是自己基因好。

其实这个观点是很容易推理的。

一对夫妻,都是高智商,按这个逻辑,几代下来,这个家族的智商得高出天际了。

显然,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家族似乎不太有。

有这样的想法,通常会把问题归单一因。

孩子优秀是因为基因?因为爹强?因为某个方法?因为某个工具?

其实,最后会发现,实际上,即使是特别有天赋,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中间有各种变数,最终的结果呈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家长的参与,至少减少一些不确定性。

04 叛逆的无奈,必须要面对

说到正题,前面的铺垫只是为了说明,不管是不行的。

曾经有个观点,关于婆媳关系的。关键人物是丈夫,功夫在平时。

什么意思呢?时不时从好的角度,介绍对方。和妈妈说媳妇如何不容易,如何好。和媳妇说,妈妈多好。有意地多一些共同的美好回忆。

这些平时的功夫,就像是在一个玻璃瓶里面的五角星。平时尽量多的积累,真有矛盾的时候,就可以消解很多攻击伤害。

叛逆的时候,问题不是我们道理不对,是人家根本不给讲道理的机会。

孩子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平时没有这样的积累,缺乏共同参与的事,缺乏共同的回忆,期望在出现状况的时候,自己几句道理,几顿打就能解决。简直痴人说梦。

所以需要在日常的接送,作业的陪伴,日常生活的参与。那在有矛盾的时候,才有可以减弱矛盾的基础。也才有沟通的基础。

可以说,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初三之前,尽量多地要参与进孩子的方方面面,其实换个角度说,现在我们才初一,就觉得孩子快要离开自己了。好好珍惜,可以陪伴的日子吧。

陪伴未必是一定要比孩子强,参与了,孩子也能感受到,我们努力过了。

05 有限的放手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孩子大概5年级的时候,需要坐地铁去上培训班。算是培养独立性,后来发现,孩子每次很早去,很晚回,并不是去学习了,算是做不太好的事。

后来也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经常一个人不报备就跑了,大人很着急。

后来就我自己接送了,路上也交流一下课上发生的事,或者是复习下刚刚的内容。

这里很关键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自律吗?自己会一直跟进吗?

自己会一直盯着,关注着,跟进着吗?

方法还得适合自己,但是也不用担心,只要一直关注着,也就一直有机会可以调整。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