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小便困难如何护理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11-29 01:4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1、排尿困难是指排尿不畅、排尿费力。排尿困难的程度与疾病的情况有关。轻者表现为排尿延迟、射程短;重者表现为尿线变细、尿流滴沥且不成线,排尿时甚至需要屏气用力,乃至需要用手压迫下腹部才能把尿排出。严重的排尿困难可发展为尿潴留。

  2、排尿困难可以由机械原因所致。膀胱颈部以下部位的梗阻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排尿困难。这些疾病主要有:膀胱颈部梗阻,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及尿道结石,膀胱及尿道的肿瘤,尿道狭窄,尿道瓣膜,膀胱及尿道的结石及异物,膀胱邻近器官的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尿道口狭窄等。

  3、排尿困难也可以是由于动力性原因所致。这包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两方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有:神经性膀胱、麻醉后、脊髓疾病(包括畸形、损伤、肿瘤等)、晚期糖尿病的并发症等。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方面的原因有:糖尿病、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等。

  4、有些排尿困难可以同时由上述两种原因引起。早期可能以机械性原因为主,晚期则出现动力性障碍。如在前列腺增生症时,早期可因增生的前列腺造成梗阻而致排尿困难,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到后期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损伤,引起动力性排尿困难。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处理。

二、排便困难的症状有哪些

 

  排尿功能障碍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临床上,前列腺疾病、尿道损伤、膀胱疾病、肿瘤等原因都可造成排尿功能障碍,涉及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范围广泛。近几年,随着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排尿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之一。

  在成都举行的一次国际尿控学会,美国、法国及中国等10余国家的专家透露,10%的人有排尿功能障碍,其中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年轻教师、出租车司机、长途司机及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族,排尿功能性障碍十分严重。有些小伙子尿频症状严重,一小时就要上厕所四五次;有些患尿失禁的中老年人,一声咳嗽或笑一下,就可能导致小便失禁;在大街上可常看到尿急找厕所的老年人。排尿功能障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与困扰。

  治疗排尿功能障碍首先要检查清楚病因,而尿动力学检查是最有效精确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的功能、机制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三、产后小便困难如何缓解

 

  1、放松心态: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这是产后的正常现象,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放松心态。

  2、借助外力顺利排尿:

  比如可以通过轻按膀胱、温开水熏洗外阴、用热毛巾焐小腹、用流水声进行刺激,这些方法都可以刺激膀胱肌肉的收缩,促进排尿的顺利进行。如果使用了上述的方法还是不能顺利排尿,可以试试开塞露。如果还是不行,只能使用导管了,但是导管会对尿道进行刺激,可能下次还不能正常排尿。可以将导管严格消毒后放置,同时口服抗菌素预防感染,并配合良好的休息,1-2天后即可拔除尿管,产后小便困难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通过这些方法一般产妇都可以顺利恢复排尿的功能。

  3、学会检查排尿后膀胱是否有残余尿:

  产妇排尿后,需要在耻骨的上方用力按压小腹,如果此时还有尿意,就说明有残余尿,需要继续进行上述治疗,直到恢复正常排尿。

四、产妇小便困难如何护理

 

  预防策略

  做好产后预防不仅能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还可以避免其他泌尿系统的疾病给新妈妈带来的更多困扰,所以准妈妈一定要做好预防这一关。

  加强腹肌锻炼

  准妈妈应该在孕期多做运动,力口强腹肌锻炼,并可进行提收月工门括约肌的训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及时适量饮水

  产后应督促新妈妈大量饮水,并在产后4小时内尽快排出第一次尿。产后要适量饮水,不仅可以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还可以防止便秘。多饮水还可以增力口尿量,起到;中洗膀胱,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又可以补充产乳对水分的消耗。一般一天8—10杯(每杯250m,)即可。

  消除疼痛恐惧

  有的新妈妈不习惯躺在床上排尿,或者由于外阴创伤,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导致尿潴留。面对此种情况,家人应首先帮助新妈妈排除种种顾虑,循序善诱,鼓励她下床排尿。必要时,可以辅以止痛药,减轻伤口疼痛,以利排尿。

  多坐姿势少睡姿

  新妈妈坐月子不要总躺在床上。因为躺在床上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这就有可能阻碍尿液的排出。顺产的新妈妈,可于产后6~8小时坐起来,甚至下地;剖宫产的新妈妈术后24小时可以坐起,离床活动。

  避免用药过量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应用硫酸镁、莨菪类药物等,会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只要适量用药完全可以让新妈妈避免尿潴留。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