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需要提升哪些社交能力?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06 15:2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哪些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到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专业能力等影响因素,现实生活中,在这些方面建立优势的孩子,似乎也确实更出色。

但哈佛大学曾对1000名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能决定其20年后的人生成就。

换句话说,决定孩子长大后是否有出息的,更多取决于社交能力。

仔细想一想,我们成年后人际交往的形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儿时的一些影子。

如果孩子小时候习惯了当“小透明”,那么长大后大多会不愿意在集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反之有的孩子从小就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能与人建立比较好的关系,那么长大后也容易交到更多朋友,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的。

因此,我们期望孩子成龙成凤,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在幼儿园里“混得好”,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

幼儿园孩子需要提升哪些社交能力?

范德堡大学曾对800多个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下面这5种社交能力对孩子至关重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从这5各方面进行提升:

1.倾听能力

大家留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交流会让人忍俊不禁,大家都在自说自话,并没有倾听对方到底说了什么。

然而,互相倾听是彼此交流的前提,如果孩子能够掌握倾听能力,真正听进去对方说了什么,自然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

2.是非观念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一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往往是出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判断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做,是正确还是错误。

帮孩子掌握是非观念,可以让他们做事情更周全,使他人感到被尊重。

3.求助能力

其实求助能力也是表达能力的一种,孩子善于求助,社交能力往往都不会差。

当孩子在求助时,本身就是在与他人建立联系,有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进而建立友好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4.同理心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除了要明是非之外,还应该有一颗同理心,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需求。

否则孩子做事情只考虑对错,难以灵活变通,也会容易引发社交冲突,很难受到小伙伴的欢迎。

5.独立决策能力

无论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还是在孩子们的社交圈中,独立决策能力都是一种人格魅力,那些能够排除周围干扰,果断、有主见的孩子,更容易收获他人的尊重,也更容易成为小团体中的领导者。

运用“ICPS”帮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ICPS即“ 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的缩写,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舒尔提出的一种养育方法,对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卓有成效。

ICPS主要分为4个步骤,即识别问题、体会感受、更多方法和考虑后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个部分。

就拿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来说,孩子在幼儿园抢了别人的玩具,我们该如何引导教育?

大部分家长可能只是简单地训斥,告诉孩子“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你要赶紧还回去”,但ICPS却并非如此。

1.树干:识别问题

孩子的行为不会毫无缘由,我们应该首先问清楚前因后果:“宝宝,你为什么拿别人东西呢?”

孩子:“因为该轮到我玩了。”

显而易见,并不是孩子蛮不讲理,而是对方先破坏了规则,才引来了孩子的不满,进而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2.树根:体会感受

继续提问:“宝宝,你把他的玩具拿走,对方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宝宝:“他会难过、生气。”

再问孩子的感受:“那你拿不到玩具,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我也会难过,生气。”

让孩子能够共情,体会双方的感受,产生同理心。

3.树枝:更多方法

知道了问题所在,帮孩子理清感受,接下来就是帮孩子找到更多解决方法。

“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能顺利拿到玩具呢?”

“我可以告诉老师。”

“还有呢?”

“我可以提醒他时间到了,要遵守规则。”

“还有吗?”

“我可以和他一起玩,或者是用别的玩具跟他交换。”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画一棵树,写上方法,或者是直接拿笔记录下来。

4.树叶:考虑后果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每种方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如果告诉老师,结果怎样?”

“老师会帮助我。”

“那提醒他时间到了,要遵守规则呢?”

“他可能会不搭理我。”

“一起玩,或者是用玩具交换呢?”

“他可能会同意,但也可能拒绝我。”

当孩子意识到每种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后,我们可以让他自己选择解决方案,找到最优解,或者是我们给予一些比较成熟的建议,由孩子决定是否采纳。

老苗结语:

人是社会动物,人际交往是每个孩子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们作为家长,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而ICPS正是一种授给孩子“渔”的方法。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社交能力怎么样?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