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只为孩子说话,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16 19:5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绘本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

这句话大概会被很多家长反对吧!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绘本的实用价值。

一本有意义、寓教于乐并且可以学到东西的绘本,才是好绘本,这大概是很多“大人”心中的共识。

 

所以现在的绘本,都很强调“教育”意义。

有这样一位绘本作家,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强调自己的绘本“没有教育意义”,只要快乐就好。而且他还认为: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大人。

这样明目张胆地“打脸”所有成年人,却还能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大概也只有五味太郎一人了。

大人不需要肩负教育、引导孩子的责任,只需要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也是一样,不需要按照大人的意志,而是自己成长。

五味太郎

 

 

五味太郎一九四五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桑泽研究所的工业设计科。曾经荣获波隆那国际儿童原画展等多项国际知名大奖。

他成长在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父亲从事比较文学和教授英语,母亲浪漫优雅,两个妹妹性格温柔。他拥有一个无拘无束、调皮捣蛋的幸福童年。

他的父亲总是倾听他的提问,就算因为他闯祸警察找上门时,他的父亲也只会平静地问他:“你真的认为这样有趣吗?”

五味太郎会回答:“是的,我不是白痴。”他的父亲便不再说什么了。

 

他在长大之后,才意识到父母开明的教育和幸福的家庭环境,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这让他的绘本创作也同样无拘无束,他也从来不以“年龄”来界定孩子,因为在他看来,就算自己已经七十多岁,内心依然是一个孩子。

 

五味太郎的绘本充满了奇思妙想,他用“开车兜风去旅行”来形容自己的创作理念:

创作绘本的人,就好像驾驶员,要以开朗的心境,在轻松的气氛中行进,带着乘客寻找新风景。驾驶员还要有达到目的地的技术,那就是敏锐的感觉和专注的精神,才可以快快乐乐把车子开进更美好的图画书风景里。

五味太郎

五味太郎是一位富有创意的绘本作家,他的作品都是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设计版面,他自称是个「创作狂人」,创作图画书是最伟大的游戏,让他永远不觉得厌倦,也是最能表现他所思所想的载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有着充沛的创作力,如今已经出版了几百本作品,是绝对的高产+畅销作家!

他的每一本绘本都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画风可爱,线条质朴,充满了创意、趣味和幽默感。题材包罗万象,色彩鲜艳明亮,总是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令每个刚接触绘本的小小孩都爱不释手。

他习惯从生活中各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获得启发,就算发生了倒霉的事,他也会乐观地想:能不能写下来,画下来呢?

所以他的作品中呈现了毫不掩饰的童真与幽默,健康与开朗的气质,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普普通通的事也能变得好有趣!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大人和孩子都喜欢他绘本的原因。

比如这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关于刷牙的绘本有很多了,五味太郎的这本算是最好玩的一本!

 

一只牙疼却又害怕牙医的鳄鱼,它的心怦怦跳,一点也不想见到牙医,这大概是所有人看牙医之前的心情写照吧。

 

没想到,牙医也害怕见到鳄鱼哩!

 

牙医给鳄鱼看牙也会心惊胆战呀!

 

所以,为了再也不见到可怕的牙医,一定要好好刷牙呀!

 

很多家长认识五味太郎都是从《小金鱼逃走了》这本书开始的,这本书也是他最畅销的作品。

 

哎呀,小金鱼从鱼缸里逃走了!逃到哪儿去了?窗帘上、花丛中、糖果罐子里、水果盘里……哪里有它的影子?

 

继《小金鱼逃走了》,小鸡也要逃走了。

 

爸爸妈妈在楼上休息的时候,三只小鸡一块儿逃走了!三只小鸡兴冲冲地往前逃,他们见到了各种没见过的东西,也遇到过可怕的情况。一路上,三只小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依靠自己的判断,解决问题,继续逃啊逃,他们要逃到哪里去呢?

 

《大家来大便》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三十多个国家。

 

《小金鱼逃走了》作者五味太郎专为0-3岁宝宝创作的便便绘本。日文版销量超过110万册,被翻译成英语、韩语、西班牙语、法语、泰语,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便便书!

 

《黄色的是蝴蝶》是一本神奇的洞洞书。

 

草地上有只黄蝴蝶!小男孩举起捕虫网,可翻页一看,呀,原来是一朵小黄花!快看,又有一只黄蝴蝶,快抓住它!咦,怎么是个黄气球?黄色的一定是蝴蝶吗?

 

《爸爸去哪儿了?》是一本好玩的游戏书。

 

哎呀,找不到爸爸了。那件西装看上去和爸爸的一模一样,可走近一看,不是爸爸。找到了、找到了,那不是爸爸戴的帽子吗?绕过去一看,又不是爸爸!

 

五味太郎的巧妙构思,总是能让人读到最后时,对出乎意料的结局忍俊不禁。

他还很反对绘本要大声念出来,在他看来,大声朗读绘本是对图画的一种浪费。

他认为绘本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把书交给孩子,让孩子静静地阅读,慢慢地领悟。

 

这也正与他的“不作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唯有静观的纯真之眼,才能洞察事物的真相。

他认为虽然很多人都在讨论孩子,可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根本没有真正听见、看见孩子。

大人总是爱对孩子指手画脚,那些对孩子的担心、焦虑、不安其实正是大人自己的内心投射。

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出谋划策,而是一个可以倾听的大人。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