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问题,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请教孩子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8-24 16:4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朋友小熊妈最近被儿子上了一课。

其实就是一件小事。

儿子小熊上小学二年级,同班的好几个同学都住在一个小区,平时经常一起玩,其中有个女孩,是班上的学霸,小熊妈总是跟儿子说要多跟她一起玩,互相激励学习。

有一天,小熊妈提到这个女孩,小熊说:“我以后都不跟XX玩了。”

妈妈问他为什么,小熊说,XX平时特别爱闹,有时候还会动手打打闹闹,班里的男生都不喜欢跟她玩,“她好几次都拉我的胳膊,挺疼的,要不是男生不能打女生,我就打她了,但是我以后再也不跟她玩了。”

小孩子打打闹闹是常事,小熊妈也没听到心里去,跟小熊说:“XX不是学习好嘛,你多让着她点,多跟她在一起还能提高提高学习成绩。”

没想到小熊很认真地说:“妈妈,你怎么能只因为她学习好,就让我跟她做朋友呢?学习好的人也会做错事啊。”

小熊妈听得一愣。

“多跟学习好的同学玩”是家长们的惯性思维,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却充满了大人的“现实”,甚至有些“功利”。

但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现实的功利心,而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小熊妈把这件事讲给我听,她说:

“我们当父母的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

是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指导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也是理所当然,站在大人的角度,“小孩子懂什么”似乎是既定真理,但我们“懂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海蓝老师曾说:面对孩子的问题,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请教孩子。

孩子比大人更靠近真理,孩子比大人更智慧。

可是在生活中,估计很少家长能做到这一点。

相反,面对孩子的不同意见、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辩解,家长常常会觉得这孩子不听话,爱顶嘴,烦人……会质疑,会打压,会想方设法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想法往前走,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个小孩子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一个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他或许要通过更多的尝试去经历人生,却也有了融入世界的智慧、对抗世界的勇气。

而反过来,那些从来没有被父母尊重过的孩子,或许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肯定,甚至用很糟糕的方式来等待一个认可。

我认识一个大公司的实习生,是个挺优秀的女孩,业务能力也强,但听说她转正没多久就辞职了。

那是间很难进的公司,前景也很好,很多人都纳闷她为什么要辞职。

几年后,我们意外遇见,才知道她辞职后换了好几家公司,后来跟朋友一起凑钱开了家陶艺馆。

我以为她喜欢创业开店,她却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不喜欢,我就是想气他们。”

她说的“他们”,是爸妈。

她家境不错,是独生女,父母很强势,从小到大对她的事事必躬亲。

报考大学时,她和父母的意见不同,最终还是拗不过他们,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为了这,她大学四年都没怎么回家。毕业时,她自己应聘了外地的一家不错的公司,父母却强烈反对,不跟她商量就在本地给她安排了工作。

为了“报复”父母,她明明对那份工作感觉还不错,就是不好好干,甚至在转正之后辞了职,又在好几家公司里晃荡,最后还折腾出一间店。

“你这样觉得高兴吗?”我问她。

她叹了口气:“不高兴。”

她这样折腾,是希望被父母看见自己的需要,听到自己的声音。

用自己的决定帮孩子做选择,看上去是帮孩子避开了很多岔路和雷区,但也抹杀了他们自己探索世界的冒险精神,更没有尊重孩子的自我。

从未被父母信任和认可过的孩子,叛逆期可能来得特别晚,甚至一生都在“逆反”。

因为那个一直被他们左右人生的孩子,从来没有被听到过的孩子,会用更过激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尊重孩子的父母什么样?

我想起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了一个消息: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个消息,轰动了世界。而在探测引力波的LIGO合作团队成员中,有一个来自中国的男孩,他的名字叫胡一鸣,毕业于国内天文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学,后来前往英国读博,研究引力波的数据处理,再后来,作为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参与了首次引力波的探测。

胡一鸣从小热爱天文,上中学时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关于天文的书,曾经在天文奥利匹克竞赛赢得奖项。这个对天文狂热的男孩,唯一的梦想就是去南京大学学天文。

胡一鸣的爸爸是工人,妈妈下岗,家境很一般,但是父母一直努力支持他的天文梦。

初一那年,他想要一个天文望远镜,缠着父母给自己买。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来说,六七百块钱不算少,但是爸爸妈妈还是给他买回了那个望远镜,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比不上“孩子真心喜欢”。

这个总是看天空的小男孩有了人生的第一台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像是一座桥,让他的天文梦通往真实的未来。

高考前,胡一鸣只填报了唯一一个志愿:南京大学天文系。当时他已经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预录取资格,而当年南大天文系在上海只招一名学生,他的选择大胆又任性。

校长、班主任、父母都提出反对,但胡一鸣说“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明年不行就后年再来。”

对于儿子的执拗,父母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高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在得知孩子的坚定信念后,他们尊重了他的选择。

最终,胡一鸣在高考中拿到第二名,因为他优异的天文竞赛成绩,南京大学为他破格增加了一个招生名额。

从儿时的那台天文望远镜到南大天文系再到引力波,胡一鸣关于天文梦的梦想照进现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是对胡一鸣热爱的回响,也是对父母信任与爱的回响。

就像胡一鸣说的,他一直感激父母开明的教育理念,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努力支持着自己的热爱,肯定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著名画家丰子恺以精致细腻的漫画闻名于世,丰子恺先生有七个子女,他的笔下,有很多关于孩子的故事,那些恬淡又真实的画面,治愈了无数人。

在这些画作背后,丰子恺是一个无比温柔的父亲。

他曾经说过:“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他把孩子比喻成白纸,认为父母不应该随意涂抹,他对孩子的教育,是“教他永远做孩子,永远不使失去其孩子之心。”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父母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培养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他所做的,是陪伴,是以身作则,是用自己的爱做榜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长。

这大概是为人父母者,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人生像是一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在其中。

 

父母之于孩子,眼界、经验、阅历当然更优越,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开那些酸的苦的,品尝那些甜的美的,这种选择的能力是孩子力所不及的。

但每一个孩子,最终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面对这个世界,没有谁的人生只有甜,没有苦,要相信,孩子们有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眼睛,有他自己理解世界的智慧,有他做出选择的能力。

他需要尝试,去凝结智慧,他需要时间,去孕育成长。

父母和孩子的位置,站着的时候,总是俯视,只有蹲下来,才能平等而亲近的,才能听到他们真真切切的心声,那里有他们的赤字之心,也有他们的勇气智慧。

那些赢得了世界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认输”的父母。

他们的“认输”,是充满智慧地让位,是愿意俯下身去听听孩子的心声,是相信孩子的智慧,把打开世界的那把钥匙交给他们自己。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