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转学,不想上学,不想进教室怎么办?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9-14 18:0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过了一个暑假,面对新的学期,孩子们抱着一切重新开始的心态迎接学校生活,但实际上情况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本来下定决心“下学期我一定要好好试试看才行”,但是班上的同学都已经彼此认识了,好像很难自然而然地融入某个小集体或是和某个人亲近。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通过和集体中其他同学的关系来肯定自己,因此,如果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出现了问题,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挫。

一开始只是被某一个朋友拒绝,最后却变成对自己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态度、说话方式、外貌等产生怀疑,会生出自己有问题、不够好、是个怪人等负面的想法,也会生出想要转学的念头。

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们总是恼怒又无能为力,有的会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还有的甚至会先打一顿,但这样做并不能打消孩子的念头,反而让孩子更加叛逆。

如何做才能真正解决并打消孩子的念头呢?在《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中,作者对这个问题给了家长们很多实用性建议。

01

孩子想转学,不想上学,不想进教室怎么办?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通过与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关系来肯定自己,如果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往往就会生出“退学重来”的念头。

对某些孩子而言,就算他人只是单纯地想亲近他们的好朋友,也会给他们带去威胁,他们会担心好朋友被抢走,或是他们被疏远。

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先从关爱自己开始”“有人不喜欢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非常重要。试着帮助他了解那个拒绝与他交朋友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的想法,让他了解“有人不喜欢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让这个孩子认真思考,其实他并不是没有和自己亲近的好朋友,也让他试着策划一些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的事。

要让他明白,和相处不愉快的朋友,本来就不会进行基本的问候、日常对话,更不会表现得很亲密或放低姿态示好,让他试着接受“不在乎对方的反应”本来就是个人自由,不要因此就向原本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朋友表现出自己很痛苦、很烦恼的样子,也不要因此采取说别人坏话的方式来获得其他朋友的认同。

因为有一天,或许自己又会与所说坏话的孩子和好或变得亲近,而之前说的坏话很可能像回旋镖一样朝着自己飞来,让彼此的关系再度恶化。虽然对孩子而言,这些方法并不会让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全部消失,但至少可以让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回安全感。

其实大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不安,也都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关心与支持。父母可以和孩子就如何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让家长们很担心。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需要学习的,孩子若在家庭中有与父母、兄弟姐妹良性互动的经历,往往能更好地与家庭以外的人建立起友谊关系。

在《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中,给了父母们一些可以向孩子提出的一些建议,如自己先打招呼、先开口跟对方说话、主动帮助朋友、帮助了朋友不要期待对方感谢自己、不迟到或缺席、准备好该带的东西、好好准备考试、准时交作业、上课不打瞌睡、努力念书提升成绩;如果真的要转学,到了另一个学校也不要错过交朋友的机会,在上下学的路上或休息时间都可能有人跟自己说话,因此建议他们不要戴耳机、穿着要整齐、头发要整理好、保持仪表端正的状态、吃完午餐后要好好刷牙等。

02

孩子说:“也没怎样,就是不想去啊”怎么办?

“没什么”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成人沟通时的常用语言,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意。

其实父母用心揣摩孩子的内心,认同孩子的处境比威胁和劝导更有用。

“我讨厌去学校,我要休学。”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对妈妈这么说,问他理由,他只是说:“也没什么,就是不想去啊。”孩子特别固执,说不去就不去,妈妈虽然慌乱,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先去学校获得老师的同意后再说,也就这样先将问题搁置了。

后来,孩子辗转到心理咨询室,对咨询老师说:“读书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是如果来学校上课的话,练习写作的时间就会不够。”“想要有更多的时间,多了解自己。”听完他的休学理由后,咨询老师问他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这时候他才说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与苦恼。

“没什么”是孩子回答问题时很容易脱口而出的话,父母应该怎么解读这句话呢?这句话背后可能包含了很多含意,有时候可能连孩子自己也无法察觉它背后的含意。孩子如果突然做出意料之外的行动或说出不同寻常的言语的时候,通常都是有原因的,这些都表露出孩子内心长久以来不断挣扎的痛苦。

孩子在说“我没有问题,我很好”的同时,可能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某种不舒服与痛苦的感觉,他的表现看上去会很别扭,往往自己就先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了。

帮助这样的孩子,家长们需要聆听“想要休学”这句话背后的含意。可以先以“哦,原来你觉得这么辛苦啊!”“原来生活中有让你这么不舒服和不满意的事情,竟让你想要休学啊!”这样的话语来接近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然后去倾听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并适度地给出建议和帮助。

因为担忧,若忍不住又是威胁又是劝导地说“无论怎样都一定要去上学”,这对孩子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请父母记得,即使满腔怒火,也不要对固执又内心脆弱的孩子说“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怎样随便你”“以后后悔了我才不管你”“连这个都办不到的话,你以后到底要怎么办啊”这类气话,但是像“加油,再忍耐一下,撑过去吧!”这类的慰藉与鼓励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帮助,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累。

这时候,不如对孩子说“你真的辛苦了,很累吧”,对他们的处境予以认同,进而让他们愿意与自己做更深入的交流。

03

孩子有事不想跟妈妈说,怕她找到学校去怎么办?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通过网络媒体建立社交关系,以回避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碰到的社交困扰。

父母需谨慎采用类似“去学校理论”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矛盾。

和以前不同,除了成绩和升学问题,现在的父母还需要花很大精力关注孩子的社交问题。他们似乎不太擅长与人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比较难建立与维持一段稳定的友谊关系。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判断孩子究竟是与他人产生了争执,还是遭遇了排挤或霸凌。

有时,就算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好,用言语或行动将怒气发泄在比自己弱的同学身上的事情仍然不断上演,许多孩子也因此害怕朋友背叛自己,不敢将心里话和盘托出,时常感到孤单寂寞。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无须见面的网友建立短暂的友谊关系似乎让孩子觉得更自在。但是,孩子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纷争转移到社交网络中的做法,也会造成新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多不会去考虑后果,一时冲动,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部在网络上公开。因为发布的内容任何人都看得到,网友并不用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对发表的内容进行评论,所以更容易留下激烈、极端的留言,也更容易凝聚成一个小团体,对某个孩子做出残酷的攻击行为,最后发展成言语暴力或网络霸凌事件。

作为父母,有时候明明知道孩子正面临着困境,却找不到合适的应对方法,有时还会做出很不恰当的反应。有些父母会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欲望为先,结果让孩子陷入更难的境地。

例如,打电话或直接去找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的同学理论,把事情闹得很大,难以收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年幼的孩子不同,对他们摆出大人的架子,不但无法让他们认错,反而很容易招致攻击性的行为,他们十之八九会挑衅:“阿姨,你先管好你自己吧!”你可能想冷静地面对他们的挑衅,明确地“警告”或温和地“劝告”对方,但这些方法大概只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效。

当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到底应该介入哪种程度,这取决于孩子的个性与实际状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充分了解孩子对父母介入的态度。当孩子之间已经从最开始的为小事吵架、开让对方不舒服的玩笑、在社交网络上与其他孩子说别人的坏话,发展成了霸凌行为时,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被伤害的一方,父母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介入,以免发生危险。

当然,这并不是说发现后就立马报警,我们应该先向当事者了解情况,确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父母也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解决方式,询问孩子自己想要怎么做也很重要,例如,“要不要去学校找相关负责人?或是和对方直接面对面地沟通?”,等等。

另外,因为班主任能看到孩子从未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的一面,所以在了解情况时也要参考班主任的看法与意见,也可以在班主任的安排下与对方的家长见面。

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很多变量,但是无论如何都别忘了自己的孩子还要与其他孩子一起相处很长的时间,千万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变得孤立无援。

还有,无论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最好能让孩子接受心理咨询,孩子可以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缓解被排挤或遭遇霸凌时的压力,以及应对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