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绝对不是天生的。每个人的性格,与孩提时代成长经历决定正相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8-28 14:08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前几天朋友“丫头”打来电话说她又离婚了,是的又离婚,这是“丫头”第三次决定结束自己的婚姻。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在亲戚眼里都把她视为“jian”女孩,说她性格有问题,看见男性就走不动。还有人说“丫头”是恋爱脑,一谈恋爱就把男性看的格外重要。

很多人称这样的行为属于性格问题,天生一副“jian”骨头,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

性格是天生的吗?

当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从婴儿成长为幼儿、少儿,直到成年,在这个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性格。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马云,他曾评价自己之所以能走向成功,与乐观、坚韧、勇敢、自信、判断力强等性格是分不开的。

他的这种性格,按照色彩识人心理学分类来看,属于典型的红色性格特征,而从他的成长历程来看,他的父亲对他性格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所以说,性格绝对不是天生的。每个人的性格,与孩提时代成长经历决定正相关。

三字经都学过,其中有句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说明父亲对孩子成长要负首责,孩子长大后什么样,父亲的影响最大

所以心理学家阿得勒才会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02.

孩子性格形成期

大家稍加留意,会发现身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尽相同。

有的人做事敢于负责,碰到问题先自我反思,勇于承担责任,不会轻易退缩;而有些人一旦碰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怨天尤人,很擅长甩锅推卸责任,大家想想喜欢和哪类人相处?

肯定是第一种吧,那性格不好的人,性格是我们认识他的时候才这样的吗?必然不是。

现在心理学界认为,性格的形成一般在孩子5、6岁的时候,有的甚至更早。

小孩子是很需要安全感的群体,研究发现,安全感的形成普遍在2岁之前,最晚也不会超过3岁。

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长大之后敏感多疑,总会不自觉的猜忌别人,这既包括陌生人也包括自己的熟人,他们即抗拒有依赖的性格,容易自卑孤僻,患得患失,很难独自生活。

03.

父亲角色缺位的普遍性

没有哪位父亲不想陪伴在孩子身边,错过它的成长时刻都是莫大遗憾。

只是民族习惯和传统导致,父亲经常缺席孩子的生活。这一点不管是高收入群体还是低收入群体,都惊人的相似。

要么他们工作太忙,职责重大,无法顾及孩子的日常,只能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隐形参与孩子的成长;

要么生活压力比较大,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和基本的教育、医疗保障,父亲需要在外长时间打拼,精力损耗大,无暇顾及孩子。

多项社会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与父亲的交流时间远低于母亲,并且在和父亲的交流中,孩子感受到的回应、关心、要求都比与母亲交流感受到的更少,感受到父亲严厉的态度比母亲更多。

在与父亲的沟通中感受到的消极感受也更多。

看到这肯恩有的人会说“父亲爱如山,这是爱得深沉”。殊不知孩子跟不理解不了这种爱有多深,之会感到“压力山大”,严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尤其是缺乏父爱的女孩,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害怕与人社交,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当这种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还有一部分女孩由于从小缺乏父爱,导致渴望获得关爱,这时只要有异性的关心就可能让她们贪恋不已,即便只是一点,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并十分执着。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缺乏父爱的女孩都有早恋的情况。

而缺失父爱的男孩,就会通过网络、早恋、暴力等方式去获取。一项数据表明: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于无父家庭,当孩子缺失父爱的时候,他就会通过毒瘾这样极端的方式去获得缺失的快乐。

所以在孩子的幼儿和小学阶段,爸爸多一些陪伴,可以避免孩子不必要的伤痛,避免不必要的人生灾难。

结束语

好父亲对孩子的性格影响,不能是冷冰冰的话语,那不是良好沟通的正确方式,同理只有通过锻炼学习才能体会,才能让父亲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有建设性的情感互动,更好的参与进孩子的生活,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