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脸色,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父母的坏情绪,不该让孩子用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1-29 00:0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作者:青允(爸妈精读作者)

知乎上有人问: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一生吗?

一个高赞回答说:我真的在用我的一生治愈童年,却发现一辈子也治愈不了。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尔弗有一句直达所有父母心尖的话: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暖阳之下》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上幼儿园的朵拉和最好的朋友打架了,妈妈让她给小朋友道歉,没想到朵拉大声喊道:

“我不要道歉,谁让她惹我了?”

当妈妈再次让她道歉时,小小的朵拉暴跳如雷:“我不喜欢别人强迫我!你老吼我,你为什么从来不跟我道歉?”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强迫性重复”,指的是有的人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不断重复类似自己曾经历过的一切痛苦。

如果长期被父母的坏情绪浸染,孩子会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地模仿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像暴君一样对待孩子,却期待孩子成为天使。

却忘记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态度就是孩子的态度,父母的言行决定了孩子命运的走向。

每个暴躁的孩子背后,

都有一个狂躁的父母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说:一个优秀家庭的背后,屡屡站着一对好性格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照做。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还不懂得分辨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全盘照收。

曾经看到过两个有着鲜明对比的故事:

在英国有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爱德华家庭。

老爱德华是一位年高德邵的哲学家,一生为人极其严谨勤勉,砥节砺行。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子子孙孙中有一人当过大使,二十多人当过议员,十多位是大学校长,八十多位是文学家,六十多位是医生,一百多人是教授。

可谓是世代书香、家学渊源,青史留名。

而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却天悬地隔。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一生无所事事穷极无聊。

其子孙后代中有四百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七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子孙能够才气过人。

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课堂。父母的行为情绪,无一不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方向。

如果父母的情绪暴躁,更是对孩子熏陶成性,影响深远。

曾经知乎有人问: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母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少回答让人猝不及防地心碎了一地。

“学会以暴制暴,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会了冷漠,看谁都不怀好意。”

“无数次想死的心,抑郁了好久。”

“为我贡献了大部分的童年阴影,成年以后一直在治愈童年。”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说:

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父母在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发脾气后,表面上破坏性不大,但其实背后对孩子有着致命的杀伤力。

孩子不仅仅和父母距离越来越远,更是在心理方面会出现非常负性的变化。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家有一条异于常人的家规:如果孩子犯错,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惩罚方式,由孩子自己提出来并加以施行。

因为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的怒吼只能会雪上加霜,治标不治本。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呢?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犯错的后果,并知道错在哪里,如何去面对,继而去更好地改正。

整个过程中,父母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父母的脸色,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父母的坏情绪,不该让孩子用一生来买单。

父母情绪稳定,

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作家周国平说: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

犹如儿童绘本《大嗓门妈妈的故事》:

故事中,小企鹅被暴躁的企鹅妈妈吼得“四分五裂”,企鹅妈妈备尝艰苦走遍全世界才找到孩子的残体,一针一针将它重新缝好。

绘本艺术可以用夸张的方式修复孩子的躯体,但在现实中,我们又该如何去修复被吼伤的孩子呢?

父母“有毒”的原生家庭影响孩子一生。

1、心理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针对性心理学理论:习得性无助。

意思是说,因为之前出现的多次失败或者打击,导致心理出现了一种绝望和无奈的状态。

犹如父母吼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怀疑自己,慢慢变得懦弱,渐渐逃避问题,逃避人群。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更怯懦,甚至于在成年后的工作中,也会敏感不自信。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好坏,但是父母与孩子交谈中的语言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为人父母最高深的智慧就是:情绪稳定的孩子好好说话。

2、性格影响

父母的日常情绪里,暗藏着孩子所有的未来。

父母情绪稳定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反之,则需要孩子用一生来治愈。

一个网友分享她的亲身经历:高三那年,妈妈剪碎了她的高跟鞋。

高三那年的一天晚自习,同学送了她一双高跟鞋。第二天她还没有睡醒,妈妈气急败坏地掀开被子,把那双高跟鞋丢在她的床上。

她此时完全是懵的,只见鞋子已经被妈妈剪得不成型了,那是带有绑带的高跟鞋,上面的小蝴蝶结装饰也被她扯下来了。

她什么都没有反应过来,就听到妈妈一直在骂“你穿这鞋干嘛,这是正经学生会穿的吗?你是不是想气死我?还想不想读书了?不想读书就去做ji”……

如今她已经27岁了,但至今她都不敢再买高跟鞋,甚至看到和当年类似款式的鞋子,她都会不自觉地打寒颤……

经常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东西。敏感、多疑,成了她怎么也甩不掉的标签。

英国教育协会教授斯塔彭认为:“每次对孩子的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训斥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比被打更深重。

家长的愤怒,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使用伤害性的语言,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不好的,是没用的人。

负面的感受和体验过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健康。

会导致孩子慢慢地变得无法专注、与其他同龄人相处困难、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又或者变得粗暴激进等。

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言传为辅、身教为主,

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深井效应”:要想解决现在成年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众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到最初的源泉,找到影响最大的“那口深井”。

事实是,被很多人忽视了的童年的经历,才是影响终生的那口深井。

犹如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道: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少讲道理,多做榜样,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1、接纳孩子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游戏力与养育》中说,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就能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

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好的不好的都包容接纳。及时看到他的优点,就好比看一个装着水的瓶子,着重要看装了多少水,而不是还缺多少水。

当优点多于缺点的时候,孩子整个人都会是闪闪发光的。

育儿界中有个0-100接纳法,说当孩子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时,父母的接纳和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否定和压抑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有不可逆的伤害。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时,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有自我成长的空间,提高学习情绪管理的能力。

2、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垃圾甩给孩子,他不是你的出气筒,更不是你坏情绪的回收站。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多数父母自身存在非常严重的情绪问题,更恐怖的是有87%的父母曾因情绪失控而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一个8岁男孩因没有完成假期作业,爸爸失控踢上孩子的胸部:

12岁男孩因考试低于90分,情绪失控的妈妈对儿子一顿打骂后,把小小的他扔在了危险的高速上;

重庆一父亲心情不好,愤怒之下迁怒于孩子,把襁褓中的亲生儿子从天桥上扔了下去……

现在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辅导作业时,父母各种情绪崩溃,撕作业本、撕书、打骂吼叫甚至关小黑屋……

情绪是会传递的,父母情绪激动失控时,孩子也会变得不安,长期下去,孩子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俞敏洪说过:“父母理性地跟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才会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才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困难与挫折。”

3、不断提升自己

有位作家说过:“我原本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成全的,是我自己。”

改变孩子,从审视自己开始,育儿先育己。

不论处于任何角色,都要保持学习,强大自己,才会有随时出发的勇气和重新再来的底气。

当孩子被父母积极向上的行为深深影响过,才会从心底里迸发出力量,才会无坚不摧地为自己的未来奋力一搏。

做60分的父母,100分的自己;富养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写在最后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这样一句台词: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父母万分疼惜的宝贝。

父母是优雅的骑士,孩子才会成为快乐的天使。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的情绪垃圾桶,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意识的存在。

而父母终其一生,是要做孩子温暖的港湾,给予孩子坚定的力量;做孩子最暖的原生家庭,让孩子以后的人生路,被爱灌溉。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