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长接孩子放学,一定要早点去呢?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17 21:2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我和宝爸在接布妞放学这事上,很是积极。虽说不是第一个去的,但每次都还算早。

有时候我姐就会说,你要是工作忙,就晚点去,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好了。

我摇摇头,说再忙,也不能让布妞等太久。

而且作为幼儿园家长,老师也总是叮嘱我们:放学的时候,尽量按时来接孩子,不要太晚,更不要等到别的孩子都走了,你还没来。

为什么说,家长接孩子放学,一定要早点去呢?

一:爱?还是不爱?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指出,当孩子有了情感理解力之后,如果父母很晚接他,他就会认为,这是“爱或不爱”的问题。

因为孩子在社交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会把委屈、紧张和无助这些情绪,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只有在放学看到家人那一刻,才能安全地释放出来。

但如果他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被接走,他趴在窗台上等啊等,可望穿秋水你还不来,他的期待就会一点点落空,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

他不会把这件事解释为“妈妈有事来晚了”,而是会觉得:“妈妈是不是不爱我?”

一旦孩子思考“父母爱他或不爱他”的问题,他就容易把这件事放心里,而这一放,就有了心事。

很多父母说,孩子长大后不黏我,不跟我亲。

这很可能是,孩子在依恋你的时期,你没有给他足够多的依恋,让他从小就有了“爱或不爱他”的心事。

毕竟,就算是大人,我们若去到哪里,知道事情结束后会有人来接,我们一整天的状态都是开心而充满期待的。

因为,一个愿意风雨无阻早早来接我们的人,他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爱意。

孩子也是一样,我们接送他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爱的语言。

如果孩子在与我们相处中,他感受到的是安全、依恋和爱。那这些温暖的情感,就成了他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等上了小学,他就开始使用这笔财富,用这些温暖的性格底色,去和同学老师相处。

但当孩子的情感世界是紧张、疏离和冷漠的,那孩子就难以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他长大后,很容易变得卑微而讨好。

所以说,在幼儿园阶段,“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每天很晚接他放学就行了。

二:实在晚到,请做好这些

当然,我们也不必每次都第一个到。

曾有研究表明,经常被第一个接走的孩子,容易产生虚荣心。等哪天你不是第一个去接他了,他就会因落差大而难以接受。

所以说,我们只要按时去,稍微早一点接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做到第一个接。

但如果我们实在因为工作忙,没法按时早点去咋办?

①事先和孩子说清楚

如果自己没法去接孩子,可以拜托家里老人帮忙接送。如果是自己接送,又因为工作耽误了,就提前和孩子说清楚。

跟孩子说事情的时候,越具体越好。

因为你若只告诉他“妈妈有事”,他可能会想,你是不是撒谎?是不是忽悠我?是不是不爱我?

但如果告诉孩子,这次我的事情比较多,要开一个会议、打3个电话、回复4个邮件,等做完这些,就可以去接你了。

那孩子就心里有数了,他在等你的时候,不会是空等,而是有一定的预期,自己预算你正在开会还是打电话。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问一问孩子,等妈妈的时候,你能做些什么事打发无聊的时光呢?

孩子可能会说,坐教室里看书、画画,去玩滑滑梯等。

有这样一个事先说明,孩子就能理解你的迟到,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难题。他不会因为毫无准备,而自己乱猜乱想。

②平时多沟通

平时在和孩子聊天时,我们也可以多和孩子沟通,告诉他,如果哪天爸爸妈妈没及时来接你,一定是因为非常非常急的事耽误了,并不是故意迟到的。

有这样一个“预防”,能培养娃的安全感,孩子也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太焦虑。

我们也要及时给老师打电话,告知情况,或者在电话里跟孩子说明缘由,让孩子耐心等一等。

③事后弥补

我们除了提前预防,还要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事后弥补。

有一次我也是去晚了,见到布妞那一刻,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紧紧地搂住她说:“妈妈见到你好开心啊,刚因为事情耽误了,但我好想你啊,见到你真是太好啦!”

有这样一个安抚,孩子就能明白,妈妈晚接他不是故意忽视或不爱她,而是因为真的有事。

同时,妈妈的拥抱和言语也让孩子放下心来:“妈妈很爱我!”

接孩子放学,看似只是件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却是关乎“爱不爱我”的大事。

就像我小时候和爸爸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如今回忆起来,却都是他曾在大雨天接我放学的片段。

孩子真正依恋父母的,只有短短数年。等他上了小学,甚至初中,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等孩子一朝长大,他便不会再粘着你的手不放,也不会再钻进你怀里使劲撒娇,更不会在上学后还哭喊着“要妈妈”。

在孩子最依赖你的时候,请不要缺席,也不要迟到。因为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呀!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