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羊水感染的影响 有关羊水的常见问题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08-09 13:1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羊水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胎粪污染

  胎便污染的程度大致分为三种:

  Ⅰ度 羊水澹绿色或澹黄色、稀薄。表示胎儿有慢性缺氧,处于代偿期。

  Ⅱ度 羊水呈深绿色、混浊质厚有粪块。胎儿处于急性缺氧期。

  Ⅲ度 深褐色、粘稠呈煳状。胎儿皮肤、脐带、胎膜、胎盘均可黄染。为缺氧的亚急性期,缺氧至少6小时以上。

  胎粪污染是医生较担心的情况,因为羊水到达3度污染的时候,就表明出现了胎儿宫内窘迫,随时可能会胎死腹中。不过一般没有临产征兆的时候,这种情况还是很少见得。

  2、胎脂

  胎脂混合于羊水当中也算是污染,这种情况多见于39周之前,不过这只是胎儿不成熟、胎儿偏大,使得胎脂漂浮在羊水中,它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不需过于担心。

  3、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混合在羊水中,羊水里的主要物质有胎水、脆毛,如果B超检查时,发现羊水比较浑浊,这就表明胎儿的情况不是很好,应该马上分娩。

 

二、羊水穿刺感染症状有哪些

 

  羊水穿刺一般不会引起感染的,医院为应用高温消毒的器械的,建议观察即可,必要时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口服治疗即可。

  1、该操作用细针穿刺进入羊膜腔,可能造成孕妇出血、出血性休克、羊水外流、流产及伤及胎儿的可能。

  2、如术前孕妇存在隐形感染或术后卫生条件不佳,有发生宫内感染的可能。

  3、孕妇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由于疼痛、紧张等刺激,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4、由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影响如停电、地震或培养设备的损害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羊水培养失败可能。

  16-20周抽样水可以导致胎膜早破,流产或宫内感染等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1%。脐带穿刺除了可以观察染色体,还可以用来诊断胎儿宫内各种病毒的感染和胎儿贫血并给预宫内治疗,如:胎儿宫内输血。脐带穿刺适用于20周以后任何时期的胎儿,出现的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羊水穿刺没有差别。

三、关于羊水的常见问题

 

  羊水过多:正常妊娠时的羊水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多,最后2~4周开始逐渐减少,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为1000ml(800~1200ml),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最高可达20000ml。多数孕妇羊水增多较慢,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称为慢性羊水过多;少数孕妇在数日内羊水急剧增加,称为急性羊水过多。

  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有什么症状呢?羊水过少主要表现为孕妈妈胎动很明显,在胎动时感到腹痛。子宫敏感,检查时常因轻度刺激引起子宫收缩。胎心加快 ,检查发现腹围、宫高均较同期妊娠者小。羊水过少往往导致分娩时产程延长,胎儿易发生宫内窒息。如破膜则可见少量黏稠羊水。羊水过少有时诊断较难,易忽略。做B型超声检查可见羊水明显减少。也有人提出凡是过期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临产前已有胎儿变化而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即应考虑羊水过少的可能。

  羊水深度:羊水深度为医学专业名词,是判断羊水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羊水多,则胎儿可以健康成长;羊水少,就可以在胎儿临产期造成胎粪淤积,甚至早产或窒息。B超检查表示最大羊水池的垂直深度,羊水深度3-7cm为正常羊水量。≤2cm提示羊水过少,≥8cm提示羊水过多。

  羊水混浊:妊娠末期羊水轻度混浊是由于羊水中有胎儿代谢产物,属于正常。如有羊膜腔内感染、胎脂过多、孕妇胆汁淤积综合症、胎儿宫内缺氧等,怀孕中期羊水就会明显混浊。

四、准妈妈如何预防羊水浑浊

 

  一、定期孕检

  在怀孕三个月以后就要定期做健康检查,最好每周一次去一下医院,医生会根据胎儿的发育情况就会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这样就会防止由于一些不知道的禁忌而导致的羊水浑浊,进而保证宝宝在胎里面健康成长。

  二、多喝开水

  在孕期,要多喝水,宝宝在羊水里面有时后也会缺氧,所以要多喝水,最好是温水,凉水、热水都会引发其他疾病,万一孕妇着凉了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一定要特别引起注意,时刻补充水分,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怀孕的时候,由于很多食物对宝宝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孕妇对于吃的方面要特别小心,尤其是生冷的东西是万万不能吃的,可以多吃一些苹果、香蕉、梨等,还有胡萝卜等可以补充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一些谷类的杂粮,还有猪、牛、羊、鱼等,只要是高蛋白的食物就可以多吃。

  四、合理的休息

  大部分孕妇怕到时候难产就会在怀孕期间就做大量的运动方便以后生产,这种做法也有一部分是不对的,孕妇也需要适当的休息,这样宝宝也可以根据妈妈的活动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所以要有适量的休息,当然运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反正只要把握这个度就可以了。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