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低热是什么原因 小儿低热怎么护理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09-21 00:5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一、宝宝反复低烧,跟宝宝的自身体质有很大关系,相对来说,宝宝的身体代谢较快,体温波动在1℃左右,都算是正常的。

  二、宝宝反复低烧,跟饮食也有关系,有一些宝宝由于消化不良以及畸形的现象,也很有可能会低烧不退。这时候更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或者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三、宝宝反复低烧,可能是因为在治疗比疾病期间,疗程不足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是还会出现间断性低热的现象。

  四、宝宝要是患上百日咳或者是麻疹等传染病之后,由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最终导致低热不退的情况发生。

  五、宝宝若是患上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中耳炎等疾病,都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持续低热问题。

  宝宝反复低烧的原因有以上几种,我们可以找到其原因,对症治疗。一般来讲,低烧的情况自行在家利用物理退烧的方法就可以处理好,但是,如果出现反复低烧的情况,最好还是到医院通过医生诊断,再对症处理。总之,对宝宝出现发烧的情况,不可忽视。

二、婴儿低热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方法一:温湿敷

  用温水敷也能帮助散热,操作起来很简单——

  具体做法:

  1、准备好温水,热水温度在30℃左右。

  2、将宝宝的衣服解开,毛巾打湿,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

  3、10—15分钟换一次毛巾。

  方法二:冰敷

  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血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

  1、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

  2、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3、5—10分钟换一次,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

  贴士:

  1、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

  2、男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将冰袋碰到阴囊部位。

  3、用做好的冰袋来做冰枕,降温效果也不错。

  方法三:使用退热贴

  流行于欧美国家的退热贴,目前也已成了我国家庭的常备降温品。孩子发热时只要在额头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贴一张,即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退热贴之所以能发挥降温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内含高分子水凝胶,利用物理原理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中,再通过水分汽化带走热量,对局部降温来实行辅助退热。此外,退热帖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药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一定清凉降温作用。

三、婴儿低热需要使用的退烧药有哪些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四、婴儿低热的类型有哪些

  生理性低热

  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点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

  季节性低热

  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习称小儿夏季热。特点为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时体温上升,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气候好转时体温转为正常,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低热表现。

  感染性低热

  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正常。

  慢性感染性低热

  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立克次氏体感染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

  非感染性低热

  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个别儿童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