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11-10 10:2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立冬的到来,正式划清了与秋天的界限。地面上的阳热之气,沉入到地下,由「收」转「藏」。天气越发寒冷,草木凋零,天人相应,寒邪当令,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极盛。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图源:摄图网

 

因为冬天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寒伤阳之后,就会产生一派寒象,许多旧病很可能复发,甚至会加重。无论大家身处南与北,都要开始加倍防寒了。

 

这时候,提前做好防寒,就是在养阳气,帮助阳气在冬日收藏得更彻底。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寒邪侵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

容易生百病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气血津液运行,又赖阳气的推动,才能畅通无阻。故寒邪入侵,致经脉气血失于阳气,使气血凝结阻滞,而生百病。

 

1. 寒性属阴,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寒为阴邪。

 

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会导致身体出现一派寒象。

 

2. 寒性凝滞,阻滞气血

 

凝滞,就像结冰了,凝结阻滞的意思。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

 

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3. 寒性收引,闭塞腠理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的特性。「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所以,冬天往往是疾病的高发期,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等,另外肢体关节疼痛痹证等也多因寒凉侵袭而诱发或加重。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被寒邪入侵后

身体会有哪些反应?

 

1.寒气伤表:忽冷忽热、无汗

 

人体接触自然界最密切的器官便是皮肤,皮肤是我们人体肌表最表层的保护罩,所以寒邪入侵,首从肌肤皮毛开始。

 

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外感疾病,发病前多有不慎受寒、劳累、淋雨等原因,症状多表现为忽冷忽热、无汗等。

 

寒邪入侵皮肤后,若正气不足,不能迫邪外出,就容易把人体的气机憋住,就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了。

 

2. 寒伤经络关节:疼痛麻痹

 

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也容易留驻在经络关节之处。

 

《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就是说寒邪是导致关节筋骨疼痛麻痹的病邪之一。

 

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关节筋骨出现了气血不足,寒邪主收引,所以易留驻经络关节。

 

这种情况下,因肝肾主筋骨,往往多有肝肾亏虚或者肾阳不足的情况。可以见到腰膝疼痛、关节僵硬、肌肉收紧感等不适症状。

 

3. 寒伤脏腑:腹痛腹泻、咳嗽

 

如果是素体阳虚体弱之人,寒气就容易直中人体脏腑等深入部位。

 

其中最容易伤及的便是肺与脾胃。《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若饮食中感受寒邪,则容易出现胃痛、腹痛、腹泻等不适。

 

而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则明确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主呼吸,最能感受天地之间寒气的变化。

 

同时肺和脾均属于太阴经,饮食寒凉也可以导致肺病,如常见的哮喘、慢支、咳嗽等等。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除了泡脚,还有什么方法抵御寒气?

 

寒邪入侵往往是不经意之间,可能是汗出后受凉、饮食不注意,也可能是自身体质偏弱。那么,除了做好日常保暖、艾草泡脚养生,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护好体内的阳气,抵御寒邪?

 

1.食用温补之物散寒气

 

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抵御寒邪,可以适当进补。

 

北方冬季寒冷,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

 

2.穿长袜、长裙,做好双足保暖

 

要特别注意双膝和腰部等下半身部位的保暖,因为寒从足下生,而且腰为肾之府,足部亦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处。

 

袜子尽量盖过踝部,裙子则应盖过膝盖,可以有效防止寒邪入侵人体经络关节。

 

3.保证6小时以上睡眠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睡觉应该是守住阳气最简单的方法了。

 

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储藏阳气,阴精蓄积。

 

4.晒10~15分钟太阳

 

清代名医曹庭栋在《养生随笔》里面写:

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补阳气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后背,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足太阳膀胱经。

 

出太阳的时候出去多晒晒,不出太阳的时候也可以用暖炉对着后背烤烤,直到全身暖烘烘的,最好能打几个喷嚏出来,把体内的寒气驱除,阳气也足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个简易版的太阳灸,在中午12点的样子,在阳光底下,稍稍的将头低下,让后颈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晒10~15分钟左右就好。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立冬 | 寒邪当令,固护阳气,筑好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