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弥补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安全感的建立和情感缺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8-28 14:0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工作已然成为一种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一群体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果让孩子一起来到大城市,住房、看护、上学似乎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于是不少父母选择在某一阶段,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节假日的时候再与孩子团聚。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过父母们对我描述,回去见孩子的时候,孩子如何从开始的陌生到亲昵,假期即将结束时,孩子如何哭得撕心裂肺不要父母走直到无奈地接受。

我似乎能隐隐地感觉到孩子在见面与分别的场面中有怎样心理波澜,这着实让人动容和心疼。

但迫于现实的受限,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模式。

我也曾接过不少类似个案,孩子在小学或者青春期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们关注孩子的学业大于关注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从而引发出不少沟通上的冲突。

幼年时期常年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似乎逐渐关闭了向父母敞开心扉的愿望,宁可独自承受,以各种“问题”的方式“诉说”着内心的苦闷。同时父母们也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当初的背井离乡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基础,而现在好不容易把孩子接到身边了,孩子却毫不领情,成天跟自己对着干。

问题出在哪儿?

很多父母很难意识到童年时期的分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在我的咨询中不少爸爸妈妈都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老家有人照顾,没有对他不好,还不是一样长大。至于节假日里,孩子哭闹不让父母离开也是一种小孩子“不懂事”的表现,过一会儿就好了。

正因为基于这样的基本信念,不少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时,他们对安全感、依恋关系、情感部分的强烈诉求。因此也不会去有意做点什么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我们对一个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情感诉求,总是选择“无视”,认为那都是耍孩子脾气,需要纠正,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不是真正地看见与珍视。这一现象不仅在这一群体的父母中比较常见,也存在于很多父母的育儿理念中。

那么怎样才能弥补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安全感的建立和情感缺失呢?

首先如果孩子不在身边,不能经常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微小的变化,那么至少需要打开与孩子畅通沟通的渠道,让孩子知道,虽然与父母之间有物理距离,内心的距离却可以非常接近。

要认真地告诉孩子:为何父母暂时不能把他们接到身边,并承诺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在一起生活的愿望。孩子有任何想对父母说的、分享的,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真的很愿意听,也很愿意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

我在咨询中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太久没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已经不清楚什么时候跟父母打电话合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不知道父母是否真的听得懂自己想要表达的,是否真的能够成为自己的心灵“后盾”。

孩子与父母之间从情感和信任方面已经处于“失联”的状态。

这种情况其实是特别需要警惕和预防的。一旦孩子感到自己与父母在情感上逐渐失联,他们就有可能习惯于压抑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困扰,不去面对和澄清,等青春期来临再一股脑儿地呈现出来。

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保持开通与他们的沟通渠道,即使不在身边,也一直非常关心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和健康,还有他们的各种想法,各种苦恼,各种开心和各种见闻,那么孩子在情感上就会处于一种安稳和安全的状态中。

第二点可以做的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比如孩子的生日、节日、学校毕业日,尽量回到孩子身边,与孩子一起见证他们的重要的时刻。就算分身乏术,无法来到身边,也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这些时刻的重视,比如:提前与孩子商量他的愿望,或者准备一些小惊喜。

特别的日子会在记忆中闪闪发光,如果父母比较重视这点,对弥补孩子在情感上的安全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提高陪伴的质量。

当好不容易回到老家能在孩子身边多呆几天,那么提高这一时期的陪伴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对于平时的缺席过于愧疚,于是陪伴的这几天不停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平时手机时间有限制的,这几天可以无止尽地玩。平时早睡早起的,这几天可以想到几点就到几点。这种情形更会扰乱孩子如常的生活,无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愧疚感。

第二种情形是,爸爸妈妈认为我都回来了,孩子看到我就行了,于是该干嘛就干嘛,与孩子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显而易见,以上两种陪伴的质量都不算高,也让相聚的日子略显黯淡高质量的陪伴是专注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在场。可以通过一起活动、一起游玩、一起交流,共同创造属于彼此的空间,在这样的时空里,父母的身心都是在场的,孩子是浸润在爱之中的。

这里特别强调“在场”的重要性,只有当父母的身心都在场,才能营造出安全的氛围,好久不见的孩子才能逐渐打开心扉,实现真正的交流。

孩子远在老家,虽然是一种遗憾,但爸爸妈妈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做点什么,增加与孩子的信任感和亲密感,让远在老家的孩子健康成长。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