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磨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1-27 22:1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灯灯说:

 

亲爱的孩子,我们放慢脚步,你慢慢成长;

 

亲爱的家长,我们越接纳和尊重,孩子越自律。

 

 

你家的娃有过这样的场景吗:

 

起床、洗脸刷牙、上厕所都沉浸在慢动作里无法自拔;

 

边吃边玩,菜热了3次,饭还没吃完;

 

做作业摸东摸西、发呆、咬笔头,半天写不完一页;

 

出个门,反复催促才堪堪赶上班车……

 

一件件小事,不断消磨着老母亲的耐心,催促的声音也由轻声细语,变成了河东狮吼。

 

拖延的孩子,堪称急脾气家长最大的“克星”。

 

 

孩子磨蹭,家长不必焦虑

 

最近看到一条视频:一个7岁的男孩一边抹眼泪一边坐在门口做作业,身边地上还散落着几本书,背影里透着无助。

 

面对旁人的不解,孩子爸爸无奈地解释:

 

“孩子太磨蹭,妈妈实在是气急了,就把孩子赶到门外写作业了。”

 

(图源网络,侵删)

 

视频引发了大批网友的共鸣:

 

原来为孩子拖延磨蹭抓狂的老母亲不止我一个!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孩子,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昨天晚上我家楼上又爆发了一场“小战争”。

 

暴脾气的爸爸催孩子要在10点前睡觉,可是孩子素来温温吞吞的,作业到10点还有三分之一没完成。

 

爸爸催了几次,到后来气得“砰……”摔门而出,说要和儿子“分家”!

 

孩子拖延引发父母焦虑,导致越慢越催,越催越慢的恶性循环,在无数家庭中不断上演。

 

但无数的案例证明:

 

你越催,孩子效率越低;说得越多,反而效果越差;说急了,孩子甚至不说话或者发脾气回怼。

 

是的,家有磨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发的逆反心理现象。

 

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停地催促会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过度的催促,会让孩子以为家长在指责他,会引发不自信、情绪低落,甚至对抗情绪。

 

反之,家长如果能避免因焦虑导致的情绪对立,陪伴孩子一起慢下来,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反而会愿意改变。

 

 

学会共情,找到孩子拖延的原因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有找到自己孩子拖延磨蹭的真实原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拖延磨蹭。

 

1、孩子的时间价值观还未完整

 

幼儿期的孩子拖延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对时间还没有概念。

 

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他不知道时间意味着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前行。

 

比如家长催促:快点快点,只有五分钟我们就要迟到了!

 

可是孩子心里没有五分钟的概念,很难理解五分钟到底是多久,行动上自然就不着急了。

 

2、孩子在表达情绪需求

 

小美从小乖巧可爱,品学兼优。

 

突然有一段时间,不愿意做作业,做也是磨磨蹭蹭,一眼不看就坐着发呆。

 

她父母无奈之下求助于心理医生,才知道因为有一天晚上听到父母吵架,担心父母会离婚,她拖延磨蹭就是希望父母看到她的存在,不要离婚。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有拖延磨蹭的现象,不妨仔细观察反思一下,最近孩子身边是否有影响孩子的大事发生。

 

另外,亲子关系不和睦也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

 

孩子的行为是内心想法的反射和呈现,孩子表现出来的磨蹭拖延都可能是在向父母求助。

 

3、孩子被贴负面标签,形成习得性磨蹭

 

部分家长因为焦虑而催促,催促没有得到回应,就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你怎么这么拖延!”“你太磨蹭了!”之类的负面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慢慢失去自信,破罐子破摔,失去内在驱动力,慢慢人生也会失去色彩。

 

一旦孩子心底认定自己是一个磨蹭的孩子,便不能给自己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遇到困难时自暴自弃,越到后期越习惯性慢慢来。

 

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磨蹭”。

 

4、孩子在下意识模仿家长

 

孩子会模仿学习外界的信息,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教养人的言谈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长熬夜,孩子也会跟着熬夜;家长不守时,孩子也养不成遵守作息的好习惯;家长做事拖拉,孩子很可能也会习惯性拖延……

 

 

言传身教,助力孩子成长

 

当孩子有拖延磨蹭的现象时,别焦虑,也别急着催促,更别发脾气,先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根源性地解决问题。

 

以下解决方法,分享给你:

 

1、提升认知,助力孩子建立时间管理

 

对于学龄前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古今名人珍惜时间的例子,帮助幼儿建立对时间价值的认知;通过计时器或者闹钟协助孩子慢慢建立对具体时间的概念。

 

家长也可以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学会利用琐碎时间,合理规划时间。

 

比如:

 

通过制定时间账本学会记录时间;

 

通过时间排队法分清轻重缓急;

 

通过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作息;

 

通过番茄时钟法提升专注力。

 

家长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孩子会在此期间慢慢建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

 

自内而外的认同,会让他慢慢学会自己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2、放手鼓励,正面强化孩子的行动力

 

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曾说: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

 

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或者性子急看不过孩子墨迹的家长,完全剥夺了孩子去学习、去试错、去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机会。

 

家长想要看到的是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是慢慢成长的过程。

 

聪明的家长会放手,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去试错、磨炼、学习。

 

家长只需给予肯定的眼神、积极的鼓励,从慢性子中找到他的优点。

 

3、关注陪伴,磨蹭背后的情感需求

 

脑科学理论曾提到:安全感越强的孩子学习越快,做事越积极。

 

只有当孩子觉得有安全感的时候,大脑才有剩余的空间和资源来进行学习。

 

如果孩子心里一直提心吊胆想着妈妈会不会催我,妈妈会不会生气,想着如何平息家长的怒火,就很难集中精力去进行主动专心地学习。

 

家长关注到的,是事情本身;孩子关注到的,却是爸爸妈妈的态度。

 

请给予孩子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和情感的投入,少一些指责和催促。

 

爱孩子是本能,如何去爱是艺术。

 

4、言传身教,给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要先做到条理分明。

 

家长重视时间观念,孩子自然而然会形成良好的时间价值观,做事情也会有自控力,不拖延磨蹭。

 

家长和孩子要先有情感上的联结,再有行为上的纠正。

 

永远不要低估温馨的成长环境给予孩子的强大能量。

 

5、接纳尊重,家长慢下来,孩子快起来

 

孩子和家长,看似并肩同行,其实各自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

 

如果强行给孩子提速,要求孩子跟上家长的节奏,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而失去自信远比磨蹭更加可怕。

 

正如卡耐基所说:慢些,我们才可以更快。

 

尊重孩子的节奏,停住、蹲下来,顺着孩子的眼睛,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理解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比如:慢点下指令、慢点插手、慢点批评、慢点下结论,给孩子留出发挥、辩解、努力的空间和时间。

 

只有当我们慢下来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沉浸其中,感受到孩子是怎样在感知时间,是因为什么才拖延磨蹭。

 

孩子拥有世界上最纯粹最干净的心灵,对我们的态度有极其敏锐的感知。

 

我们的“慢”才是对孩子真正的接纳和尊重,反而会让他沿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家长慢下来,孩子反而会快起来。

 

 

写在最后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也是一天天改变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接纳孩子的蜗牛“慢”,牵着蜗牛慢慢走,不要急着拔苗助长。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高质量地陪伴,才能助力孩子走向更多的可能、更远的远方。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