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脂牛奶有哪些营养价值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09-29 10:5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一、奶的有哪些种类

 

  说到“奶”,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牛奶。的确,通常来说,我们见到的大部分乳制品都是牛奶制成的,但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在摄入其他小众的动物奶,如羊奶、骆驼奶、猪奶等。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奶适合人类饮用?这些看似特别的动物奶以后有可能摆上你我的餐桌,你准备好了吗?

  牛奶

  至今为止,牛奶还是世界雄霸乳品之王,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的乳品选项。牛奶的统治地位并不只归功于奶牛的高产及慵懒性格。牛乳确实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优势,它能自我分离成油脂和奶,所以能被做成便于饮用的饮料,还可制成甘甜味芙的奶油食品,比如冰淇淋和法式酸奶油。其脂肪含量与人乳相差无几。味道宜于被人接受。而且,它相对柔和,能制成不同风味和稠度的奶酪,从松软无比的卡门贝软质乳酪,到硬邦邦的高德干酪,不断开辟引人注目的新篇章。

  水牛奶

  水牛奶,与人们熟知的乳用牛(常见的是黑白花奶牛)产的奶不同。水牛奶,顾名思义就是水牛产的奶,产量较低,但营养价值较高。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带,水牛通常用于耕田,但它的奶却称得上是“奶中珍品”。新鲜的水牛奶比普通牛奶要黏稠很多,这是因为它含水量少,而乳脂肪含量又很高,所以更加细腻柔滑,乳香四溢。

  水牛奶是地方特色产品,两广人熟悉的姜撞奶、双皮奶,都必须用水牛奶来制作才最正宗,这是因为水牛奶的乳蛋白含量很高,将煮开的水牛奶“撞”入姜汁,无须添加任何凝固剂就会自然凝固。水牛奶同时也是印度厨师们的最爱。印度厨师用水牛奶制作奶油酱,将其化开,凝结之后便成了印度奶酪,或者把它揉到面团里,形成一种名为克凡的糊状物,是玫瑰奶球等甜品的基本配方,散发着玫瑰香味。但对挤奶新手来说,水牛实难对付。甚至有人夸张的说,给水牛挤奶比带兵打仗还要难。

  牦牛奶

  牦牛奶是有“雪域之舟”的牦牛所产的奶。牦牛与企鹅、北极熊,并称世界三大源种动物,物种十分稀缺。牦牛主要生活在3000~5000米海拔的高寒地带,以天然牧草和草原上多种名贵的天然中药材(如雪莲、虫草、贝母等)为食,常年饮用冰山雪水,牦牛奶也因此被誉为“奶中极品”。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此外,牦牛与可以全年产奶的黑白花牛不同,它只在生育小牦牛后的哺乳期内自然产奶,无法进行人工催乳,并且产奶量很低,仅是普通牛产奶量的十分之一。这种种因素都导致了牦牛奶是极为稀缺和珍贵的。牦牛奶色泽微黄,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经常饮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羊奶

  羊奶看上去比牛奶要白皙,虽然略显稀薄,却有着比牛奶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堪称“完善”乳品。羊奶的脂肪结构很接近人体,更有利于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正因为如此,羊奶也是所有乳制品中最接近人母乳的代奶品。而且,羊奶的乳蛋白不会引起消化道过敏反应,那些对牛奶过敏的人,喝羊奶就安全很多。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羊乳甘温无毒、润心肺、补肺肾气。”中医一直把羊奶看作对肺和气管特别有益的食物。

  羊奶又可分为山羊奶和绵羊奶。山羊奶香味更浓,营养更丰富,有人觉得它比牛奶更好喝。在哺乳动物中,山羊是所有同等体量动物中产奶最多的,如果不是因为体型太小,它们会成为工业乳制品的首选。产奶的山羊充其量只有纽芬兰犬一般大小,每天的平均产奶量只有几加仑。

  至于绵羊奶,其含脂量等同于牛奶的两倍,由于脂肪过多,它无法成为广受欢迎的饮品。但如此多的含脂量使它得到了某些奶酪制造者的青睐。

  以往羊奶之所以难以成为奶中“主流”,主要是由于它那股浓浓的膻气。其实,最新鲜的羊奶本身除了奶香,没有其他气味,只是羊奶中含有很多挥发性脂肪酸,极易吸收周围气味,所以在挤奶过程中,羊身上强烈的膻味往往会带入奶中。但如今,随着真空的挤奶方式和脱膻的技术,让羊奶摆脱了膻气困扰,一些大城市的超市里,袋装鲜羊奶和羊奶粉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货架上。

  马奶

  在西北牧区,过去的牧民们很难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但营养却基本均衡,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马奶。马奶没有牛奶那般浓郁的奶香,味道微酸,但马奶中的蛋白质极易于消化,不会像牛奶那样在胃里形成乳凝块,而且它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恰好弥补了蔬菜水果的空缺。但是母马通常只在哺乳期产奶,因此鲜马奶产量较低,不易获得。

  早在三千多年前,阿拉伯人就将马奶视为“安拉所赐的神药”,而我国的牧民们则喜欢将它发酵成酸马奶或者马奶酒饮用。其中马奶酒极负盛名,是“蒙古八珍”之一,元代王公贵族对它情有独钟,称之为紫玉浆、元玉浆。

  马奶除了好喝,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今的俄罗斯,还建成了“酸马奶医疗中心”。这是因为酸马奶中的酵母细胞和乳酸菌,有抗结核杆菌的能力。欧洲贵妇人更有用马奶沐浴以保持皮肤光滑、美丽的传统,用马奶洗面有助于防止皮肤老化,对于治疗皮炎和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作用。

  骆驼奶

  骆驼奶对于许多人来说较为陌生,但在许多国家它已被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营养品。亚非地区一些沙漠部落,就靠骆驼奶当家。骆驼奶比牛奶要浓稠许多,有时甚至会漂浮有一些凝结的小乳块,如果饮上满满一碗,很容易让人饱腹。

  因为骆驼会采食戈壁沙漠中的沙蒿、梭梭等野生中草药,所以骆驼奶在牧区常被当作一种保健药来预防疾病。哈萨克、维吾尔等西北民族的长寿秘诀,就是饮用骆驼奶。在非洲,人们经常建议艾滋病人饮用骆驼奶,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人们认为它还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

  但是物以稀为贵,骆驼奶的产量不高,且母骆驼必须嗅到幼骆驼的气味,才会分泌乳汁。同时骆驼的坏脾气让每次挤奶仅仅可持续90秒左右,一天只能挤奶2-3次。这一切都决定了骆驼奶无法像牛奶一样大规模的生产、销售。牧民们将骆驼奶视为珍宝,只在尊贵客人到来时才会奉上。

  鹿奶

  欧洲北部的芬兰和其他一些气候寒冷的欧美国家,非常喜欢喝鹿奶。芬兰北极圈以北的拉普兰,号称“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也是“圣诞老人的故乡”。那里的物产,都跟驯鹿栓在一起,比如,驯鹿身上的鹿皮、鹿角、鹿血、鹿肉……均属上品,这里的居民,更习惯于天天喝鹿奶。

  鹿奶营养丰富,味道醇厚,芬兰人经常掺入咖啡中饮用,也可以把鹿奶制成奶酪保存起来。中国也有喝鹿奶的传说,元代著名的《二十四孝》里就有“鹿乳奉亲”的故事。这个典故似乎表明,古代中国认为,喝鹿奶对治疗眼疾大有好处。鹿奶哺育着寒冷的荒原,也滋润着民间干涸的道德。

  驴奶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的美味与营养价值早已受到人们的认可。而作为驴体之精华“驴奶”,更是一种高营养极品。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中记载:“驴奶,味甘,性寒,主治肺咳,消渴,黄疸,小儿惊痫,妇经痛等。”

  外国人对驴奶也有很高的评价,印度人称驴奶是婴幼儿的最佳乳品,埃及人称驴奶是美容珍品,美国人称驴奶是工作的兴奋剂…… 在我国古代,驴奶更是皇室贵族的独家供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富含硒是驴奶的最大特点。

  驴奶虽好,却十分难得。由于驴泌乳量相对较小,产奶性能不及改良奶牛,目前驴奶的产量低,而产驴的省区都处于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加上奶品收购、保鲜、运输困难、民族习惯等原因,在国内几乎没有被开发利用。

  猪奶

  和羊奶、骆驼奶、马奶等相比,猪奶可以说是绝对的非主流,以至于无从查考世界范围内饮用猪奶的有关数据。但是从美国知名杂志《板岩》上,可以了解到关于猪奶的冷僻见闻。

  猪奶与牛奶相比,其蛋白质、脂肪与乳糖成分相似,但是据描述,猪奶的味道比较“腥”,这可能与其生活的卫生条件及饮食质量有关。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而且取得猪奶的过程非常不易,往往需要小猪来刺激母猪的神经,母猪的乳腺才会慢慢分泌乳汁,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分钟。而且挤猪的奶几乎是不可能的,母猪在哺乳期会变得极具侵略性,它们不像牛一样温顺,它们很聪明、易激动、多疑和偏执,尤其不喜欢被打扰。

  顶级厨师爱德华•李在接受采访时说:“所有养猪的人都会说猪乳能够做出不可思议的奶酪。”迄今为止,爱德华·李成功地积攒了几罐“价值不菲的猪乳”,做出半瓶意大利猪乳于酪,他说相当美味。

  豹子奶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有郭襄吃豹子奶的相关描述,原文如下:

  杨过急道:“谁玩了?这豹子有奶啊!”李莫愁登时省悟心中大喜,笑道:“亏你想得出。”当即撕下十余条树皮,匆匆搓成几条绳索,先将豹子的巨口牢牢缚住,再把它前腿后腿分别绑定。

  杨过拍拍身上灰尘,微笑站起。那豹子动弹不得,目光中露出恐惧之色。杨过抚摸一下它头顶,笑道:“咱们请你做一会儿乳娘,不会伤害你性命。”李莫愁抱起婴儿,凑到花豹之上。婴儿早已饿得不堪,张开小口便吃。那母豹乳汁甚多,不多时婴儿便已吃饱,闭眼睡去。

二、牛奶是全脂还是脱脂好

 

  总听说减肥要喝就喝脱脂牛奶是真的吗?全脂、低脂、脱脂奶哪种对减肥好?我带你看看怎么喝牛奶减肥!

  为什么减肥要喝牛奶?

  牛奶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饮品,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和钙质。很多人的早餐里总少不了这个明星食品。对于爱美的减肥人士来说,脱脂牛奶既能补充保证营养,又能控制脂肪的摄入,是绝佳的选择。

  不同奶类的脂肪含量

  脂肪含量越低,牛奶中所含能量越低。

  全脂牛奶

  脂肪含量基本是3.5g/100ml;

  低脂牛奶

  脂肪含量在1.3g/100ml左右;

  脱脂牛奶

  脂肪含量为0g/100ml。

  现代食品工业可以通过离心的方式将全脂牛奶中的脂肪除去,脂肪含量不大于 0.5% 被叫做全脱脂牛奶,而脂肪含量不大于 2% 的牛奶被称为半脱脂牛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脂奶。其实,越低脂越好是错觉!

  全脂奶相比脱脂奶有哪些好处呢?

  1饱腹感较高

  每杯全脂奶比脱脂奶多了10g的脂肪,虽然有90kcal热量,但并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空卡热量。这10g脂肪除了赋予牛奶浓郁香醇的口感之外,也可以降低食欲,延长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的发生。

  2脂溶性维生素得到保留

  牛奶中除去水分、乳糖、蛋白质和脂肪以外,还含有包括钙、维生素D 、维生素B2 等身体必须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脱脂奶在分离脂肪的过程中,会将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一同去除,从而增加额外膳食补充的成本。

  3 获取「有益因子」

  牛奶中的脂肪并非全部都是罪恶的长链饱和脂肪。牛作为反刍动物,在它的胃繁殖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将一部分的脂肪酸分解转化为共轭亚油酸和中链脂肪酸等对减脂有益的脂肪酸并保留到乳制品中。

  每天喝多少奶合适?低脂不等于低能量。

  实际上影响体重的是你补充了多少能量。如果你误认为脱脂牛奶可以减少脂肪,就疯狂摄入,反而会因为摄入过多能量而增加自身体重。

  不管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适当喝是好的,超量的话就是负担了。建议每天饮奶(奶制品)300g就够了。每天的数量不能超过750ml(大概3袋)。折算成酸奶的话,大约250ml~300ml。

  你应该怎么选?

  BMI在18.5~20.0

  如果你的BMI在18.5~20.0,可以选择全脂奶,全脂奶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而且还含有酯类成分,带有牛奶特有的香气,口感好;

  BMI在20~23.9

  如果你的BMI在20~23.9,体重比较正常,但某个部分很胖(比如腰部),低脂牛奶是个不错的选择;

  BMI>24

  但如果你已经BMI>24了,还是乖乖的选脱脂奶吧!

  △BMI系数(简称体质系数又称身体体重系数)=体质系数(BMI) =体重(kg) ÷ 身高²(米的平方)

  减肥需持久,吃对才靠谱!

  1、每天运动前1h,用牛奶泡一杯燕麦。不仅可以补充能量,还能增强饱腹感哦!

  2、加餐时,用牛奶或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水果沙拉。同时放入几粒坚果,简单低卡美味。

  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食物,搭配出最美味的吃法,吃货也能减肥,可不要太美好哟!

三、全脂牛奶好处多

 

  近日,有研究表明,全脂牛奶及奶制品摄入较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那么,喝全脂牛奶可以预防糖尿病吗?不喝牛奶的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看看知道分子付蔷怎么说:

  全脂牛奶通过其营养成分——反式棕榈油酸来降低患糖尿病风险。反式棕榈油酸是一种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科学研究发现,血液中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较高的人,体内“好胆固醇”的含量也比较高,对健康不利的甘油三酯含量较低,并且这种人II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也较小,因此得出了反式棕榈油酸II型糖尿病的负相关性。而全脂牛奶中反式棕榈油酸的含量高于脱脂牛奶,经常食用全脂乳制品有助于提高血液反式棕榈油酸的含量,因此,有观点认为多食用全脂乳制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不过,这个研究数据只说明了全脂乳制品的食用量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全脂牛奶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很多人会因为乳糖不耐受而不适合喝牛奶,可以用乳糖含量低的全脂酸奶代替,而糖尿病患者更适合低糖型或无糖型的酸奶。另外,除去乳制品,还有其他食物能够补充反式棕榈油酸,比如牛肉等。

  至于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英国科学家曾经为此制订了5项健康标准:体重系数、即身高/体重应小于5,脂肪摄入小于30%,饱和脂肪小于10%,纤维大于15克/1000千卡,体力活动大于4小时/周。平均观察5年后,他们发现II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达标率呈反比关系,全达标者中没有一个患上II型糖尿病的。

  因此,全脂牛奶并不是预防糖尿病的“特效药”,只要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风险。

四、喝牛奶的十大误区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这就促使了大众对牛奶的倍加亲睐。其实,看似健康无害的牛奶,如果饮用方式不得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哟,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喝牛奶的十大误区吧!

  错误一:越浓越有营养

  许多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牛奶所谓的“浓”,一些是因为家长在冲调配方奶粉时多放奶粉少放水,想让冲调出的牛奶水分少、营养成分浓度高一些;另一些是指某些品牌的牛奶口感上“浓”,这其实是商家在牛奶中人为加入了香精、增稠剂和稳定剂等添加剂,使牛奶的味道变得十分香浓。

  正确做法是,配方奶粉在冲泡上有严格的水、粉比例,家长不必刻意多加奶粉,否则会使乳糖含量超标,加重孩子肾脏负担;新鲜牛奶的浓度不会让人感到过于黏稠,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浓稠香滑的口感。

  错误二:拿牛奶当水喝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错误印象,外国人拿牛奶当水喝,所以身体特别好。其实不然,牛奶是好东西,但也要控制量。虽然牛奶中含有70%左右的水分,但也不能替代水。

  全脂牛奶中大约含有3%的动物脂肪,也就是“坏脂肪”,其中又含有一半的饱和脂肪酸,它被视为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性中风、乳癌、大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成分。

  因此,牛奶不能喝得太多,建议3岁以上的成人每天喝200—300ml(一杯左右)。如果还想多补充奶制品,可以再喝一小杯(100ml—150ml)酸奶,但每天奶制品的摄入总量不能超过500ml。

  错误三:牛奶加鸡蛋是最好的早餐

  不少人以为,牛奶和鸡蛋营养价值都很高,如果吃一份这样的早餐,肯定一上午充满活力。

  事实却恰恰相反。二者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饱腹感强,吃完后往往吃不下别的东西。这样,你就会在上午昏昏欲睡,因为体内缺乏人们工作、学习所需的葡萄糖,它是让人保持头脑清醒、精神振奋的动力源,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饼干、点心、馒头等)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葡萄糖。所以,牛奶和鸡蛋还是分开吃比较好。

  牛奶、面包加果蔬或鸡蛋,麦片粥加果蔬,都是比较好的早餐搭配。

  错误四:空腹喝牛奶

  很多人都有空腹喝奶的习惯,这样不好。空腹时,胃液浓度过高,此时喝奶,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在胃中凝结成块,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还会造成胃部不适。所以,最好在饭后喝奶,或者在喝奶时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以促进牛奶的消化和吸收。

  有些人由于“乳糖不耐”,喝奶后会腹胀、腹泻,这类人更不要空腹大量饮奶,可以饮用酸奶或加入了乳糖酶的低乳糖牛奶。

  错误五:临睡前喝奶助睡眠

  关于喝牛奶的时间,目前仍存在争议。日本营养专家指出,牛奶中含有的酪蛋白通过分解能够生成具有抑制神经兴奋、促进睡眠作用的元素。

  此外,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也有精神安定的作用。据此,人们认为牛奶具有一定的促进睡眠的作用,但普通牛奶中上述物质的含量很少,因此牛奶是否促进睡眠还有待研究。

  喝奶的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以在晚上喝牛奶,但不必非要在临睡前喝,最好在睡前1—1.5小时喝。一般来说,下午5点到晚上8点喝牛奶比较好。

  错误六:睡前喝奶助补钙

  还有人说,睡前喝奶可以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从而保护骨骼、促进钙质吸收。对此,日本营养专家表示,牛奶确实有一定的补钙作用,因为其中含有的牛乳酪蛋白和乳糖成分便于钙质的吸收。相对于干鱼、蔬菜等,人体对牛奶中钙的吸收率最高,可达到40%。

  但在睡前喝奶,会增加夜里上厕所的几率,还会增加消化负担,反而可能不利于睡眠。

  错误七:包装牛奶煮沸加热

  冷藏在冰箱里的牛奶煮沸再喝,既不会因凉导致腹泻,又可以消毒杀菌。但其实,生鲜乳必须经过煮沸来消毒灭菌,但市面上销售的牛奶都是已经经过杀菌处理的产品,没必要再次煮沸杀菌.而且,煮到沸腾会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和活性物质,使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营养专家指出,喝牛奶的最佳温度应该和体温差不多,这样不会刺激肠胃,还便于吸收。不提倡喝冷牛奶,会引起胃部不适,可以稍微加热一下再喝。微波炉加热比较方便,但需注意不能用塑料袋直接加热,要使用玻璃容器加热。

  错误八:加点糖促进消化

  牛奶加不加糖,和消化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如果感觉牛奶太腥,可依据每100毫升牛奶5—8克糖的原则适量加点糖,也可适量加入巧克力粉、咖啡和蜂蜜调味,但不要加太多,否则会摄入过多热量。

  不要将孩子喝的牛奶调得过甜,这样会刺激孩子的味蕾,让他从小养成喜爱甜食的不良习惯。

  错误九:牛奶不能搭配果汁

  许多人认为,牛奶和橘汁、柠檬汁搭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是种“害死人”的喝法。的确,如果在牛奶中兑入橘汁这类高果酸的果汁,就会产生絮状的蛋白质凝结,发生蛋白质变性,但这种变性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只有少数人会引起肠胃不适。

  但这样勾兑出来的饮品口感不好,也很少有人会这样喝。只要有少量的时间间隔,边喝牛奶边喝果汁,或边吃水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问题,还会让营养更均衡。

  错误十:用牛奶送药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会有好处,所以用牛奶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用牛奶服药,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药物专家指出,治疗大便干燥的药物不宜和牛奶同服,否则容易造成呕吐等不适;感冒药也不适合与牛奶同服,否则会降低药效。所以,药品不宜用牛奶送服,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也最好不喝奶。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