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的忌口食物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11-10 16:4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过敏性咳嗽是一类与接触过敏原相关的咳嗽,其常见的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还有一些患者的咳嗽也与过敏相关,但尚不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其病因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变应性咳嗽或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接触环境中的变应原,如花粉、室内尘土、尘螨、霉菌、病毒、动物皮毛、蟑螂、羽毛、食物等常诱发过敏性咳嗽。室内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如化学气体,包括油漆、苯、甲醛等装饰材料的气味、含有DDV等各种化学杀虫剂、香烟雾、油烟、煤烟和蚊香烟雾也是常见的诱因。冷空气、气候变化等也可引起这些患者出现咳嗽。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过敏原频频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人们出差、旅行、度假等机会也增多,活动地域在不断扩大,所以过敏原的接触范围也增大,因此过敏性咳嗽的防治往往较为困难,防不胜防。从单合子双胞胎在过敏性咳嗽发病中的不一致性来看,环境因素在过敏性咳嗽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过敏性咳嗽应该如何治疗

  虽然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发展为典型哮喘,且本病可以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因此应及早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一旦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停止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1. 药物治疗

  (1)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应至少持续3个月,以免复发。临床常用的为激素和β2受体兴奋剂的混合剂如信必可都保、舒利迭。

  (2)气管扩张剂如吸入或口服β2受体兴奋剂或/和口服茶碱类药物,可以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不建议长期单独使用。

  (3)抗变态反应药物如左旋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如Nedocromil、色甘酸钠等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往往需要持续应用2周以上。对于停药后又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及时查清过敏原,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必要时给予变应原疫苗治疗。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它与激素被称为哮喘治疗的“双通道”药物。

  2. 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风”、“痰”有关,急性期采用祛风化痰的中药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缓解期则用补肺健脾方法去除“宿根”,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过敏性咳嗽有哪些忌口食物

  一、禁食寒凉食物。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此时如饮食仍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咳嗽多会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关。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体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就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

  二、禁食肥甘厚味食物。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儿童尤其如此。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对于哮喘的患儿,过食肥甘可致痰热互结,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难以痊愈。所以在咳嗽期间应吃一些清淡食物。

  三、禁食橘子。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而一般的孩子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过敏性咳嗽的饮食禁忌有什么,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述的饮食,另外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活的调理,不但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而且还要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体质。

四、过敏性咳嗽应该如何预防呢

  过敏性咳嗽的预后与起病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方法有关。早期发现,对症治疗,预后比较好。

  1. 休息与保暖

  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对流风。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

  2. 注意过敏性咳嗽禁忌饮食

  饮食忌寒凉,忌辛辣刺激及鱼腥食品;慎服肥腻甜甘之味,如肥肉、甜饮料、甜食等;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慎服虾蟹等海鲜,如有过敏性鼻炎或是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忌服。

  3.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和清洁

  勤换枕套衣被,清除尘螨及其代谢产物,并置于太阳下长时间晾晒。

  虽然咳嗽不是重病,但十分难缠,咳嗽时间长了孩子难受,家长也跟着难受。想让孩子不那么难受,但又在是否该打针吃药中矛盾。随着这种不打针不吃药的小儿推拿疗法的普及推广,且易学易操作,无副不疼痛,用于治疗小儿的常见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不少家长开始对这种既能增强小儿免疫功能又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绿色疗法发生了兴趣。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