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除了生吃还有哪些吃法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11-17 15:0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1)光叶杨梅

  产湖南靖县,果大,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直达果实中部,呈光泽感,色紫红,品种上等。

  (2)大粒紫

  产福建福鼎前岐。树势强健。果紫红色,中大,平均重12.9克,肉质软,味酸甜,呈青绿色。

  (3)东魁

  该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与澄江区柑橘推广站从地方晚熟优良品种中选出的。产黄岩区江口乡东岙村。树势健旺,树冠高大,果实平均24克,最大达42克,紫红色或红色,肉柱较粗,甜酸适度,品质优良。

  (4)乌酥核

  产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内輋村。是近年来选出的良种。果大约重16克,紫黑色。肉厚、质松,汁多昧甜,核小品质优良。

  (5)丁岙梅

  产于温州市茶山丁岙村,树势强健,枝条较疏朗,果大,平均重15-18克,紫红色,肉厚,质柔软,汁多味甜,核小品质上等。

  (6)大叶细蒂

  产江苏洞庭东西山,树势强健,叶大而厚,果中大,重13克,色紫红或紫黑色,肉质细而多汁,甜酸可口,品质优良。

  (7)荸荠种

  产浙江省兰溪马涧、余姚、慈溪。树势中庸,果重10克左右,紫黑色。味甜微酸,核小汁多。

  (8)晚稻杨梅

  产浙江省舟山皋泄。树势强,果平均重11.2克左右,圆形、色紫黑发亮、品质佳。

二、吃杨梅有什么好处

 

  1、杨梅含有大量果酸,经常吃可以帮助消化,开胃生津,还具有解暑醒酒的功效,杨梅中含有的果酸还可以组织人体中的糖分转化成脂肪,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吃杨梅是最好的。可以防止肪胖。

  2、杨梅叶子的有效成份杨梅黄酮具有收敛剂,兴奋剂和催吐剂的作用,用于腹泻、黄胆肝炎、淋巴结核、漫性咽喉炎等。

  3、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4、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5、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

  6、杨梅的树皮素还具有抗氧化性、消除体内自由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

三、杨梅有什么营养价值

 

  吃杨梅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可以补充营养元素上,而且还体现在防病治病等功效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会利用杨梅来治疗某些疾病,比如杨梅的果核可以治疗脚气比,杨梅还可用来帮助消化、利尿和止泻等,杨梅的功效和作用非常多。

  1、杨梅富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杨梅含钾丰富,对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补钾功效。

  2、杨梅中还含有一定的抗癌物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杨梅含大量的维生素C,不仅直接参与人体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有降血脂,阻止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等功效。

  4、杨梅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的功效,对于食后饱胀、饮食不消、胃阴不足、津伤口渴等症有较好的食疗效果.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有“果中玛瑙”之誉。

四、杨梅的吃法有哪些

 

  杨梅的吃法一:盐水洗净后直接吃

  具体做法是,把杨梅泡入淡盐水中,10分钟左右捞出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后放入冰箱,随吃随拿。

  杨梅的吃法二:杨梅干

  中国吃网菜谱大全提醒,传统的泡杨梅酒,可先把去年的陈杨梅捞出,撒上白糖,沥干,在太阳下晒两天(上面盖层纱布,以防蚊蝇),一款既环保无污染又解暑的杨梅干就做好了。

  杨梅的吃法三:冰糖杨梅

  杨梅500克,冰糖100克,盐3克。杨梅洗净后放到大碗里。新鲜杨梅先用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洗干净; 再用盛放水果容器(可以过滤水的那种容器)静置20分钟左右,杨梅就比较干净,水份也很少了,可以马上食用或放冰箱保鲜。杨梅上撒盐,铺上冰糖。冷水入蒸锅,水开后再蒸约10分钟左右。用筷子扎一下,试试看杨梅的软烂程度,满意即可。

  蒸好的杨梅还不能马上吃,放到凉透以后,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24小时,让冰糖充分的渗透到杨梅中,然后再吃口感最好。

  吃法四:甘草杨梅

  甘草杨梅的做法是,首先选择果肉较多的杨梅,之后将杨梅和柠檬、糖以及打成粉状的甘草一起放在锅内炒。在这个过程中,杨梅的果汁不断渗出,杨梅的个头会逐渐缩小。之后,将果汁收干后取出。

  吃法五:夏日杨梅特饮

  首先的一种是单纯的杨梅汁。具体做法是,将杨梅与盐和糖一起腌制过后进行蒸煮,取出的果肉和果汁做成浓缩果汁装瓶备用,待想喝的时候在瓶内取出适量的果肉和果汁,冲水加冰即可饮用。

  另一种做法,是将去核的杨梅肉和冰块一起搅拌打碎,用滤好的杨梅汁与玫瑰花干一起冲调,如果觉得口味略酸可以用蜂蜜调制适当的口感。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