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2-28 15:5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01

绝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

大部分人对疾病的认知是可以根治的,但事实上大部分疾病是无法根治的。

以日常生活的角度,我们大致将并分为四种类型:

灾难恶性病:肝癌、胃癌、肺癌等各种癌症,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中风、癫痫、脑溢血...常见恶性病:肾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胃病、哮喘...不严重疾病:鼻炎、过敏、咽炎、肥胖症、阳痿、早泄、痛风、痛经...亚健康症状:失眠、抑郁、脱发、多动症...四大类

以上四大类型疾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占几种,但是有哪种是被最终治愈的?

几乎没有。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说:“不是说这么多年医学没进步,医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快病的治疗上,比如疟疾、霍乱、结核等急性传染病。但是对慢病的根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大多数慢病我们连病因都不知道,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慢病治疗,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只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体太过玄奥,病因复杂纷呈,医学目前仅处于初步了解人体的阶段,医学能彻底治好的病其实少得可怜。”

糖尿病患者1.39亿

中国乙肝患者现有1.3亿

慢性肠胃炎患者1.2亿

每天有7500人死于癌症

每天1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可在医学上几乎“束手无策”

一定要知道这两个常识:

  •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万林之流,那都是骗子;
  • 不要相信什么神药,所谓能根治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的宣传,那都是谎言。

 

02

上次管用的药这次不一定管用

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我们常说的“伤风感冒”,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

这是一种病吗?

不是,这只是一组症状。

导致这组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种,比如流感病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长江日报

看似相同的感冒症状,但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虽然你这次感冒的症状和上次似乎差不多,但引发感冒的病因却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上次吃的药,用在这一次不一定有效。

药厂在研发一种感冒药时,也是按照症状来定义“病”的,它只是针对最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每一种感冒药名,其实只是对一部分病人有效。

一定要知道这三个常识:

  •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
  • 上次吃管用的药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 药物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无法在意个体——药物医治的对象是群体,是一个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这种要医治的百分比内

 

03

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误区:

“为什么上次这个医生看病看得那么准,这次就不行了呢?”

以常见的头痛为例,虽然都是头痛,但引发的原因却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代谢性头痛、脑出血、脑梗死、高颅压头痛,低压颅内压头痛癫、经官能症、代谢性头痛.....

你的头痛究竟是哪一种引起的,医生只能根据一些情况进行判断,比如你的发病症状、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发病的季节等等。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xucongjun

结合医学检验结果后,医生便开始选择药物:

若用A药,70%的可能有效;

若用B药,50%的可能有效。

于是,医生选用了A药,他觉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但是你完全可能不在这70%之内。

一定要知道这三个常识:

  •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 再牛的医生也会误诊,实属正常——我们应该体谅
  • 所谓的好医生,不是看病从不失误,而是他看准的概率比一般医生高一些

 

04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我们生病后,都急于找医生“求药”,而不是想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

再贵的要也舍得花钱,但遇到稍微贵一点的诊断就开始抱怨。

有一些科室的病人家属,首先关心的往往不是诊断,而是医生开什么药。医生如果不开药还会被认为没本事。

而在国外的情况刚好相反,因为大部分美国成年人都知道一个常识,看似相同的病状可能完全有不同的病因,所以“问诊”就特别重要。病人说得越多说得越详细,医生判断正确的概率就会越高。为什么欧美的误诊比中国低很多,因为大家非常重视问诊。

所以不管是去药店买药也好,还是去医院专门看病也好,一定要知道这两个常识:

  •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 你说得越多说得越详细,医生开的药就越对路

 

05

是药三分毒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DILI(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3.80/1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报道数据,且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药、抗结核药物、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

近年来,我国在因肝病住院的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

在医学界的常识里是“是药三分毒”,通俗点说就是,一种药物不可能只有单一作用,而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披露过一个数据:

中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有250万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现有180万聋哑儿童中,60%是由药害所致;全国有1000万聋哑人中,60%~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是药三分毒,真不是说着玩的。

一定要知道这三个常识:

  • 是药三分毒
  •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包括保健品)
  •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医嘱

 

06

最好别用抗生素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微博

之前有个新闻,一个八岁的孩子感冒后,高烧持续不退,送达医院后,经验最丰富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最高级别的抗生素都用了,结果小孩的多个器官衰竭,直接死亡。

为什么一个感冒就夺走一条生命呢?

尸检报告表明——这个孩子感染了两种超级细菌。

为什么会感染超级细菌呢?

因为他每次感冒,他妈妈就给他吃抗生素,“吃抗生素,孩子感冒好的快”。但是却没想到,因为每一次的抗生素,所以在小孩体内“培养”出了超级细菌。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有什么危害?

一、抗生素用多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培养出超级细菌;

二、抗生素有非常强大的副作用,对人体伤害较大,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就多达30万;

三、抗生素用得过多,会大量杀死人体有益细菌,是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弱。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内销,抗生素用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但其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

一定要知道这五个常识:

  • 孩子是抗生素的主要受害者
  • 能不吃抗生素的就尽量别吃
  • 能用一种的就不用两种
  • 能用窄谱((抗菌谱比较窄的药物))的就不用广谱(抗菌谱比较宽的药物)

 

07

输液等于一场小手术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彭鹏

在很多诊所里,都会看到坐满的输液人。

我们把输液当成治病,却不知这种治疗危害极大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医生迫不得己才使用的“最后方式”,二在中国却变成了“开始方式”。

口服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发生不良反应,因为吸收需要一定时间,也可以及时抢救;但输液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给人留下的抢救时间极短极短。这也是每年会有这么多人死于输液的原因所在。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用药原则:

  • 能口服的药尽量口服
  • 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
  • 千万不要将输液当成保健手段
  • 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

 

08

不要相信偏方治大病

偏方为什么叫偏方?

一、只对少数人管用,所以很“偏”;

二、未经大面积证实,所以很“偏”;

三、副作用太大,不适合用于治病,所以很“偏”;

四、偏方本没什么用,病自己好了,或因其他合并治疗产生了作用,结果被归功于偏方;

五、某些江湖游医或骗子,在西药基础上加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以偏方名医出来骗钱。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微博

对于迷信偏方或者独家秘方的人,一定要知道这四点医学常识:

  •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 别用偏方乱治病
  • 千万别用偏方去折腾孩子
  • 生病了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病,偏方基本也没辙

 

09

不要盲目相信抗癌食品

这十条医药常识,我猜你只知道了三四条

图 | 微博

凡是宣称某样食物或保健品能抗癌的,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伪科学”。目前医学对癌症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原理和规律都没有明确认识,也就是说人类连癌症是怎么发生的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掌握了对抗它的方法呢?

对于抗癌食品或保健品,一定要知道这三点医学常识:

  •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 凡是宣称能防癌抗癌的,都是伪科学
  • 不要乱花钱买抗癌保健品,没用!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