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大约为16.57%,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心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8-30 22:4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一位女士,情绪低落,反复抑郁,遂打开手机拨出一串数字。电话一头,接线员发现这位女士的表达时而清醒时而混乱,经判断后否认既往精神疾病史。随后,这位女士向接线员哭诉自己原生家庭不幸、婚姻失败、工作失意等遭遇,接线员积极倾听,陪伴该女士宣泄积压的情绪,对她过往的成长创伤事件及情绪体验重新梳理,在线指导她进行放松训练,为她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咨询的积极作用。

上述女子拨通的是福田区24小时心理健康热线,其背后是福田区构建的一整套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为了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平和理性、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们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能更方便地找到心理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消除病耻感,及时寻求帮助,化解心理危机。”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向莹君介绍。

每6人中,就有一人有心理疾病

“现在我们一说起公共卫生,很多人仅理解为传染病防治。但实际上传染病防治只是公共卫生领域部分内容。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样是公共卫生领域重要一环。”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从业10余年的向莹君说。

统计数据显示,成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大约为16.57%,也就是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心理疾病。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福田区也在深圳市率先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心理疾病的起因很复杂,既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性的社会家庭因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进行及时心理干预,避免心理疾病更加严重。”向莹君表示。

自2014年开始,福田区将“阳光心理、幸福福田”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实事,设立24小时服务心理健康热线,在深圳率先将心理健康服务送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目前,心理健康热线已经公布到每一所学校,不少心理危机得到成功化解。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福田区为居民提供1249人次心理援助服务,为一线防疫人员提供1433人次心理援助服务,以及5347人次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近年来,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为全区新入学的初一、高一新生开展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全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阳光姐姐”微信好友,进行24小时心理咨询微信服务(语音、视频)。截至目前,“阳光姐姐”微信咨询号已添加1000余人,咨询368人次,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知识152次。福田区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校摸排,在疫情防控期间对40名心理健康高危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集中隔离场所心理咨询师24小时驻点

一位50岁男性入住福田区一家健康驿站隔离。入住多日后,他突然觉得自己下肢无法动弹,出现多次摔倒的症状。他惊吓不已,情绪接近崩溃并哭泣,于是主动求助医务组。作为隔离酒店的驻点心理咨询师,吴秀玲接受了任务。

吴秀玲回忆,当时这位先生情绪崩溃,说自己尝试几次站立但都失败了,上厕所也要爬着去。于是,她让他深呼吸,引导他身体放松,并通过询问了解到他以往并没有精神相关病史。她判断对方是癔症发作,也就是因为一些心理因素引起了身体不适。于是,她采用催眠的办法帮助对方缓解情绪。她让对方在床上躺下,用手机手电筒的光束在腿部来回摆动,并用语言提示对方经过光束对身体进行深度知觉与扫描后,腿部功能逐渐恢复。

没想到,第二天这位先生就可以正常行走了。同时,这位先生也开始向心理咨询师打开心扉。这位先生开养生馆创业失败,隔离期间,他非常担忧未来,每天以泪洗面。于是,吴秀玲一方面倾听对方倾诉,另一方面引导他寻找自身可支持的资源,他意识到自己有幸福的家庭和不错的朋友,顺利解开心结,度过了隔离期。

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向莹君介绍,疫情对大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本就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居民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暴躁、易怒、消沉、失眠、抑郁等情绪,这些状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

为此,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阳光心理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和众多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为广大居民、隔离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医院实行所有集中隔离场所心理咨询师24小时驻点服务,并对所有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及时评估,并通过心身健康风险三人小组进行联合面访,建立精神科医师会诊制度,加强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

衔接预防、治疗、康复各个环节

来深圳打工的海哥(化名)已有35岁,他的姐姐发现,他经常会一个人傻笑,于是来到辖区社康中心咨询。 社康中心精神疾病防治医生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家庭成员的面谈,初步认为服务对象存在精神障碍,于是建议海哥来到医院就诊,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在海哥确诊后,他本人和他家人对自身精神疾病缺乏全面的科学认识,虽有服药但中间有间断,精神症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只要是确诊了精神疾病的患者,我们都会把这些患者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让专业的精神疾病防治社工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的精防社工、园岭区域组长谢东平介绍,通过持续一年的跟踪及服务,海哥加强服药管理,防止了病情复发。

让人们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只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让心理疾病患者实现社会功能恢复,能够像正常的社会人一样生活。

社工引导家庭成员鼓励海哥家务劳动,让海哥意识到家庭成员在外工作不易,最后帮助他找到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另外,海哥还在社工、精防医生及精防专干的协助下,成功办理“福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贴”及“福田区非户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补贴”,每年能够减少7000元经济负担。

“社工在专业服务过程中应当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受精神疾病影响的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他们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谢东平说,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后期康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通过社工的社会服务以及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心理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社区得到及时康复,最终实现心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向莹君介绍,福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正在逐渐走向一个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截至目前,福田区10个街道100%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100%的社区和100%的一类社康设立心理咨询室,100%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公安监管场所、司法监管场所、信访局、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均设有心理咨询室。此外,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还牵头组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质量控制中心,推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地图,建设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全面提升辖区心理服务能力。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