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出现这几种情况,要当心肾出问题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3-17 22:3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喝完水之后会上厕所,喝水越多上厕所的次数越多,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懂。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喝一点水就频繁上厕所,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喝了一杯水尿出来一壶,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肾出问题了吗?

  一喝水就尿多,多是“生理性多尿”

  喝水之后会增加排尿次数和排尿量,普通成年人喝水之后,大约6—15分钟会变成尿液,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水进入人体之后变成尿液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循环。

  一喝水就有尿,多是跟个人的膀胱比较小有关。每个人都有膀胱,但是每个人的膀胱大小都不同,膀胱大的储存尿液的量就多,膀胱小的储存尿液的量就少,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稍微有些尿液就会产生尿意,这并不意味着是肾出了毛病。另外,引起尿多的原因,除了喝水量大之后,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饮食。除了喝水,日常饮食也会直接影响排尿,比如,吃饭时候,汤类食物吃得较多,或者西瓜、冬瓜等水分含量较大的食物摄取量大,也会增加排尿次数。当然,有些人虽然喝水少,但是,饮料、果汁摄入量大,排尿次数同样会增加。

  2、环境。外界环境也会对人体排尿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天气寒冷会增加排尿,下雨时候哗哗的雨声也会刺激感官,产生想排尿的冲动。

  3、药物。药物也会对排尿产生影响,一些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中都含有利尿剂,非常容易产生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日常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多尿现象。此外,一些病理因素也会造成排尿增多的情况,要引起重视。

  病理性的尿多往往有其他症状

  跟生理性尿多不同的是,病理性尿多一般会同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就拿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其中就包括尿多这一现象。另外,尿崩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排尿情况增多的病症,具体表现为排尿量大,次数多,同时,伴随口渴需要大量饮水的情况。

  当然,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炎症也会导致排尿异常,例如膀胱炎症、脑路感染等疾病。而一些男性前列腺出现问题也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加的情况。

  除此之外,精神因素也会引起尿频尿急的情况,比如有些人在众人面前演讲、竞聘等,可能会出现频繁上厕所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多在环境改变之后就能改善。

  尿液出现这几种情况,要当心肾出问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明白了,不能单纯从尿量的多少来确定肾到底是好还是坏。不过,尿液的颜色和味道却能为我们判断肾脏是否健康提供依据。正常成年人的尿液是无味无色透明且无沉淀物的,如果出现以下异常,要当心肾脏出问题。

  1、泡沫尿、蛋白尿

  泡沫尿和蛋白尿是常见的尿液异常现象,尤其是蛋白尿,多发生在肾血管病、遗传性肾病、肾小球等肾病患者身上,而且,这些患者多同时伴随高血压和水肿现象出现。

  2、血尿

  血尿多出现在肾癌、膀胱癌等患者身上,尤其是无明显症状的,甚至丝毫感觉不到疼痛的,更要引起重视,防止耽误治疗。

  3、白色、乳白色的尿

  乳白色尿包括脓性尿、乳糜尿等不正常的尿液状态,这些多发生在尿道炎、肾囊肿、肾结核患者身上,要引起重视。

  4、棕褐色尿

  棕褐色尿多出现在清晨,一般急性肾炎、血红蛋白尿患者起床后的晨尿会出现棕褐色,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保护尿路健康,做好这5点

  排尿和肾脏健康息息相关,想要保护好肾脏和泌尿系统健康,日常一定要做好以下5点。

  1、多饮水,不憋尿。勤喝水能够降低肾脏结石和尿路感染的风险,同时减轻肾脏的过滤压力,而经常憋尿会让尿液中的细菌长时间留存在体内,容易诱发肾脏、前列腺、膀胱等部位的炎症。女性朋友长期憋尿还可能压迫子宫,导致子宫发生倾斜,影响受孕。

  2、饮食要注意。饮食会对肾脏健康造成影响,经常使用高蛋白、高嘌呤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日常要减少油盐糖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保护好泌尿系统健康。

  3、注意脚部保暖。肾起源于脚,脚部关联着人体的很多穴位,一旦受寒,就会对全身造成影响。长期坚持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或者经常按摩脚底穴位,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

  4、错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肾脏造成压迫,尤其是长期久坐,缺少运动的人,泌尿系统的健康风险非常大。日常一定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让自己从头到脚都保持健康。

  5、不要滥用药物。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最终要依靠肾脏代谢排出体外,日常一定要注意遵医嘱用药,切忌盲目服药损伤肾脏。

  另外,现在很多人都重视健康,按时体检。需要注意的是,体检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小便,虽然很多肾脏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通过尿液检查能及时发现肾脏疾病的苗头,对于保护自身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